倘若參軍捨棄道路而上山據守,張郃見狀必圍困此山斷絕水源,幾日過後我軍口渴難耐體力全無,只消一擊即可將我三萬大軍徹底瓦解!

況且如街亭失守,那趙老將軍(趙雲)在箕谷口引誘曹真的疑兵也豈不是陷入危險之中,還請丞相趁參軍還未出發前再行三思。”

“………(此子所言當是亮心中所想,可亮怎麼從來沒發現過自己麾下還有這等人才,真是怪哉!)”諸葛亮緩緩閉眼看似沉穩,但心中卻是波瀾壯闊,眼前李休目光奪人,口中所言頭頭是道,多加思考發現他說的話不無道理,於是他睜開雙眼頗為嚴肅地說道,“那以你所言,亮該如何應對?”

說到這裡,李休反倒不好再接下去,自己想到了前半句卻沒想過後半句該怎麼說,他盯著眼前那充滿信任目光的諸葛亮,心中盡是激動與興奮之情,可就在這關鍵檔口卻卡了殼。

當然,他還沒有從穿越者的身份調換為古代將領,如此狀態在外人來看很反常,但自己確實是不太適應,畢竟眼前這位和顏悅色的老者可是流芳百世的大漢丞相諸葛亮啊!

時間已經過去半刻鐘,這期間李休一直保持低頭姿態思考著自己應該如何說下去,而諸葛亮則是以聆聽者的身份等待這位“將才”的滔滔不絕。

就在諸葛亮開口再次詢問的剎那間,李休終於抬起頭顱昂首挺胸向手執羽扇的丞相擲地有聲地抱拳拜道:

“當派少數精兵尾隨參軍,若參軍並未按照丞相之意當道紮營,此軍迅速佔據街亭山下有利地形構築營寨,避免我軍被圍之劣勢!

兵法雲:正所謂“避其銳氣,擊其惰歸”,街亭此地恰好迎合此言。堅守大營而不出,敵者進退兩難,若糧盡,避實擊虛方能取勝。

然,夫大軍之事千變萬化,戰局之機風雲變幻。兵法所言雖言之有理,但需與戰場變化而後動,末將不才只能想出此策,不知丞相意下。”

“善,好一個兵法所云避實擊虛!這一點你想得很周到,那來說說,該派哪位將軍前去?”諸葛亮這時忽然露出笑容,看來他當初確實是錯過一位能夠擔當重任的將才,而現在他主動請纓,自己怎能再錯過呢?

果不其然,毛遂必有自薦之時,李休主動走上前來,只見其容光煥發、臉色堅毅,雙手抱拳姿勢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向諸葛亮請戰道:

“末將不才,願請一千精兵前去!兵雖少,但千人足抵萬人!”

“倘若幼常當真不從軍令上山紮營,你可與裨將王平麾下所部無當飛軍合流當道紮營。”諸葛亮微微點頭,他站起身來走到李休跟前囑託道,“你追隨亮已有三年之久,如今也二十有五,想當初因你智擒董荼那與阿會喃二位蠻將而特擢校尉,此次倘若守住街亭一個月將那張郃糧草消耗殆盡迫使其退兵,亮拔你為偏將軍如何?”

站在這裡的李休恍然間彷彿就像是做夢一般,眼前的諸葛亮似真似幻,他說的話也變成陣陣迷煙令人云霧繚繞。

不知道這究竟是真還是假,但腦海中潛意識閃過的念想告訴他讓自己相信眼前這位和藹可親的丞相,李休沒有違背潛意識的意願,他選擇相信眼前的這個老者。

“承蒙丞相厚愛,末將不求高官厚祿,只求丞相能讓末將上陣殺敵足矣!此番率軍前去,倘若參軍不聽軍令擅自上山紮營,末將自當與王將軍匯合抵擋張郃!”

李休這時目光堅定,腦海中的元神與古代靈魂徹底融合於一體,若沒有自己強大的內心來促使精神相通融合,恐怕他根本就下不了如此之大的決心。

在諸葛亮的眼中,被他賦予厚望的馬謖當然是不希望出現任何錯誤,可跟隨他三年之久的校尉李休也當面指出馬謖經此一戰可能會因此誤事,因此諸葛亮寧可多一些保險也絕不多一些危險。

其實李休的心裡實際上也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當他下定決心要去挽救街亭戰局的那一刻,冥冥中將會決定整個天下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卻見其眼神蘊含精光,但他內心中卻暗暗想道:

“丞相因馬謖之痛而幾度出祁山,卻仍“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如今上蒼給了我這麼一個重振漢家山河的機會,我豈能就這樣放過!街亭,倘若我守住了這裡,歷史的車軌會不會就因此而走向不一樣的軌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