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刀笑了好一陣,繼續說道:“一個月多前,孫宥謙從荊州調走了十五萬大軍增援冀州,如今冀州戰事未平,孫宥謙就急忙撤軍回荊州,所帶兵馬應該不會超過十萬之數,孫宥謙調兵至冀州之後,荊州可用兵力不會超過十萬,而抵禦堯承允,司馬伯騫和于德海之時,就算是被動防守,這十萬兵馬損傷也不會低於一半,所以,我猜測,孫宥謙在南郡,江夏,和章陵三郡內能調動的兵力不會超過五萬之數,而此刻九龍山下已有十萬兵馬壓境,自南方几郡撤回來的五萬兵馬必會偷襲襄陽城。”

說完李三刀轉頭看向了宇文修,說道:“宇文將軍,還能戰否?”

宇文修站直了身體鏗鏘有力的說道:“區區小傷,能奈我何?屬下請戰!”

其實李三刀看得出來,宇文修雖然下地行走自如,但是也僅是面板表層剛癒合而已,若是動作太劇烈恐怕會崩裂傷口,傷勢比之前更加嚴重。但此次危機非比尋常,李三刀也不得不厚起臉皮,要求宇文修參戰了。

李三刀見宇文修答應的這麼爽快,心中閃過一絲羞愧,但轉瞬就將這種感覺拋之腦後,大戰在即,不是講究兒女情長的時候。李三刀又轉頭看向了陸元忠,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陸將軍,此次要辛苦你了!此次戮戰你的任務最為艱鉅!”

陸元忠眼睛一亮,露出了興奮的神色,說道:“請主公放心,屬下必會完成任務。”李三刀攻打襄陽城之時,陸元忠存心考驗李三刀,待在樊城並沒有增援,然而李三刀絲毫沒有在意,並且不費一兵一卒就輕易的拿下了襄陽城,同時讓宇文修歸心,陸元忠心中佩服不已,什麼章富,什麼孫宥謙,都不過是蠅營狗苟之輩。從這一刻起,陸元忠知道李三刀絕非池中之物,早晚有一天會化龍沖天而起,這更加堅定了他追隨李三刀的信念,所以此時見有立功的機會,便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李三刀走回上位,掃視了一圈在場眾人,神色變得有些狠厲,冷酷地說道:“既然孫宥謙想玩,那我們就陪他玩玩,看看究竟是他道高一尺,還是我魔高一丈。眾統領聽我軍令:命宇文修為襄陽戰場的主帥,給你留下一萬兵馬負責守城;陸元忠為副帥,率領水軍全都棄船登陸,埋伏在襄陽城五里外,所有戰船全部空船順流而下,行至南鄉郡九龍山附近即可;代飛鴻留下,負責軍情刺探,儘快找出敵軍隱藏之地並掌握其動向,但注意不要打草驚蛇。剩餘之人隨我回援九龍山,這次我要讓孫宥謙首尾難顧!”

說到最後一句的時候,李三刀激動的啪的拍了一下桌子,然後深吸了一口氣,對一眾人抱了抱拳,高聲說道:“諸位,襄陽城乃至整個襄陽郡的得失就在這一戰了,李某在此拜託諸位了!李某率軍到達九龍山之日,恐怕就是血戰之時,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倘若敵軍來襲,我們唯有以破釜沉舟之勇,方能克敵制勝!待得勝後,李某再與諸位把酒慶功!”

襄陽城現有兵馬不足五萬,除去兩萬水軍,李三刀再帶走兩萬兵馬,城內守軍不足一萬,李三刀相信孫宥謙必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不管偷襲襄陽的將領是誰,在陸元忠的兩萬人馬埋伏下和與宇文修的兩面夾擊之下,也會損失慘重,這樣既能保住襄陽城,又能重創孫宥謙。

散會後,時間已經到了深夜,豹魔營浩浩蕩蕩的出了襄陽城,李三刀帶著張武,賀良才,錢極黃,和豹魔營部分副統領,一路趕往了九龍山。

事情緊急,本來李三刀想要去找東方蓁蓁告個別的,時間卻是不允許,無奈只好等日後再說了。

襄陽城距離九龍山有五百里路遠,由於李三刀近兩萬人馬只攜帶了兵器和幾日的口糧,所以不到一日的時間便趕到了距離九龍山五十里遠的一個山坳之中,此時時間已經到了第二天的正午,李三刀派人偵察過山坳中沒有埋伏和危險之後,下令全軍停止前進,然後轉過頭向張武問道:“訊息可傳回去了?”

“已經傳...回給了代...飛龍統領。”張武答道。

“代飛龍可有回應?”李三刀追問。

“暫時還...沒有,可能路...上耽擱了吧。”張武不確定的說道。

話落,便見遠處一騎絕塵,向李三刀大軍的方向而來,待到近前,一名軍情處的密探翻身下馬,跪地說道:“稟報主公,張統領,代飛龍統領已收到主公軍令,並稱會於今夜與主公里應外合,突襲孫宥謙大營。”

“好!”李三刀大喜,當即下令全軍修整,養精蓄銳,等待深夜全軍奇襲孫宥謙大營。

九龍山下,孫宥謙十萬大軍分為五個方陣,承一字擺在了九龍山下。此刻孫宥謙的大營內,孫宥謙坐於主位之上,孫懷誠,紀衍,張天縱等人分立於下首兩側。

這時一個斥候火急火燎的跑進了大營內,說道:“報!稟報大人,據徐成將軍傳回的訊息,李三刀親率兩萬兵馬於昨夜出城,向九龍山趕來,另外陸元忠率兩萬水軍也於昨夜順漢水而下,朝九龍山方向而來,襄陽城守軍已不足一萬兵馬,另外徐成將軍請示大人,是否此時出兵奇襲襄陽城?”

孫宥謙聞言大喜,拍案說道:“好!李三刀果然中計了!告知徐成,暫時按兵不動,待李三刀大軍抵達再出兵攻打襄陽,不,一日後即可,襄陽距九龍山五百里路遠,我猜測李三刀心急之下,不出一日必會抵達。”孫宥謙說完哈哈大笑起來,好像看到了徐成收復襄陽城,與自己合兵一處,再將李三刀徹底殲滅的場景。

孫宥謙又向斥候問道:“可刺探出李三刀大軍動向?”

斥候猶豫了一下,答道:“回大人,此前我們安插在襄陽郡內的斥候,基本上全被清剿了,此刻沒有足夠的人手探查李三刀大軍動向。”

“父親,不管他李三刀到了哪,只要他來了,孩兒保證他有來無回!”孫懷誠站起身來對孫宥謙躬身說道,似乎是之前主持抵禦堯承允,司馬伯騫和于德海之時連連潰敗,此時想要在父親的面前挽回顏面一般。

“好!我兒既有如此志氣,為父也就放心了。”孫宥謙十分欣慰的說道。

隨後孫懷誠便和孫宥謙,還有一眾將領討論起了應對李三刀回援的方案,孫懷誠似乎是熟讀兵書,講起兵法來那是滔滔不絕,大肆言論,隱隱有將一眾將領都比下去的趨勢。

此時的李三刀與一眾統領和賀良才聚在一起,李三刀手中拿著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不時與一眾人說著什麼。

“這個地方就是九龍山,九龍山正南是唯一的一條進出山寨的大道,據密探傳回來的情報,孫宥謙的大軍就在山下,以進山通道為中心,向兩側分為五個方陣承一字佈陣,每個方陣兩萬人馬,據密探所述,最西側方陣為敵營一些攻城器械所在,西側第二方陣為敵營騎兵所在,中間和東二方陣是敵營的弓箭手和步兵所在,最東側方陣為孫宥謙大營的糧草庫所在。而留守九龍山的狼末營只有一萬餘人,與我們加在一起兵馬也不過三萬之數,以諸位之見,以這三萬兵馬對上孫宥謙的十萬大軍,可有什麼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