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章 截殺孫宥謙 改編九龍山
章節報錯
過了十幾分鍾,眼見護衛之人越來越少,馬車上的孫宥謙心中大驚,焦急不已,自己足足八百人的護衛親兵據然被這百十人殺的損傷過半,如此看來我豈不是沒有活路?孫宥謙掀開馬車簾子,對護衛將領急聲說道:“不可戀戰,速速離去!”
護衛將領一看主子發話,急忙向身邊的副將說道:“你們幾個率剩餘之人牽制賊人,我來護送大人離去。”說完便急匆匆的跟隨孫宥謙的馬車狂奔而走。
段錦彭見孫宥謙馬車離去,心中焦急。孫宥謙的這八百親兵,也不是一般士兵可比,他特種營的戰士雖然能以一敵十,可眼下這情況,想解決掉還是要費上一番功夫。段錦彭一劍將一個親兵挑到馬下,翻身上馬,快速突破封鎖朝孫宥謙逃走的方向追去。
馬的速度終究還是要勝過馬車的,不到一刻鐘,段錦彭就墜在了馬車的後面,只是不見了親兵將領的身影。“想必是剛才經過岔路口的時候,獨自逃命去了吧。”段錦彭暗暗想到。隨後段錦彭從懷裡摸出幾把寸許長的柳葉飛刀,朝馬車車棚裡用力一甩,飛刀瞬間穿透了車棚的木板,隨後從車棚裡傳來了一聲淒厲的慘叫。段錦彭放下心來,逼停了馬車,上車檢視,瞬間目瞪口呆,只見馬車上的人只穿著白色的內襯,並沒有外衣在身,身上插著數把飛刀,傷口處還在咕咕的往外冒著鮮血,但看面容卻並不是孫宥謙。段錦彭心中懊惱不已,立即騎上馬便朝剛才的岔路口追去。
五天後,李三刀大軍回到了九龍山。好在王乾和宋信等人在維持九龍山日常的情況下,也沒有放下九龍山的擴建工作,現在的九龍山已經擴建到了十個山頭的規模,並且現在每個山頭都比之前大了很多,所以容納李三刀這近三萬人的大軍還是不成問題的,但是由於地形所限,卻是不容九龍山再擴建下去了,再發展的話,只能沿著進山的路,一路向下擴建了。值得一提的是,李三刀帶兵出征的這段時間,代飛鴻接替了他堂哥代飛龍的工作,又給九龍山招募訓練了近萬計程車兵,雖然這些人上戰場打仗還欠缺點火候,但是做一些後勤之類的工作還是綽綽有餘的,李三刀自然也毫不吝嗇的誇獎了代飛鴻一番。
之後的幾天,李三刀便把九龍山上的兵馬統領做了一些部署,他拆分了原來的騎兵營、步兵營和偵察營的斥候部分,重組了五支攻防一體的隊伍,每支隊伍五千人,將俘虜計程車兵分別編入了五支隊伍,現在九龍山上的原班人馬,哪怕置位最低的也是個百夫長。
李三刀分別給五支隊伍起名為:虎賁營、狼末營、豹烈營、獅吼營、象雄營,馬匹、弓箭、盾牌等器械均分;五支隊伍都由九龍山原班人馬出任正統領,歸降的都是副職。當然李三刀也對他們講清楚了,只要對他和九龍山忠心耿耿,並且表現出他們的能力,日後建功,李三刀自會論功行賞,隨時調整他們的位置。九龍山不養無用之人,正統領沒有成績,碌碌無為的話,也有可能被貶為副職,甚至是士兵。任何人哪怕是士兵只要有能力且忠義,李三刀都會重用,一視同仁。
作為九龍山的第一猛將的林威,自然做了五營之首——虎賁營的正統領,由於林威還在鎮守三縣,目前的九龍山上,由景華清這位副統領暫代林威之職,等林威迴歸後再進行交接和人馬分配。
李三刀放權給了幾位統領,除了涉及九龍山安危的大事,五營一切事務都由他們自己做決定,並且讓他們自由發展,擴大規模。李三刀的這一決定,讓五營的實力快速的發展起來。五營之間互相不服氣,爭相攀比攻城、殺敵立功之事,在不久的將來,這五營變成了讓諸侯聞風喪膽的五大軍團。
九龍山如今必經今非昔比了,為了聽起來威風一些,李三刀分別給兵器營、後勤營、火器營、特種部隊改了名字,兵器營改名為軍機營,後勤營改為軍需營,火器營改為神機營,特種部隊以前由於規模尚小,且李三刀一心想要隱藏這隻小隊,就沒有起名字,不過從今天起,特種部位有了它的名字,叫做九龍衛。這四營除了擴大規模外其他保持不變,依舊由原來的統領負責。不過代飛龍被李三刀派去當了狼末營的統領,偵察營的暗衛部分單獨成立了一個情報組織,李三刀給他取名叫做軍情處,由代飛鴻負責。至於韋君智則是被李三刀以盡地主之誼為由軟禁在了九龍山,李三刀是不會放他回到孫宥謙的身邊的,雖然他知道打下三縣的事情瞞不了多久,可對於現在飛速發展的九龍山來說,哪怕多一天的時間,勢力都會增長几分。
這天,李三刀與一眾統領正在商討兵馬和器械分配的一些細節,這時候,一個身影從門外走了進來,跪在了李三刀的近前,抬起頭,沮喪的對李三刀說道:“稟報主公,屬下...屬下失手了,請主公責罰!”段錦彭心中非常屈辱,特種部隊佔據九龍山最優的資源,訓練多時,再他的帶領下,竟然第一次出任務就失手了,他感覺自己無顏面對李三刀。
李三刀聞言卻沒有意外,淡淡的說道:“失守就失守吧,我早已經料到了。荊州人傑地靈,孫宥謙坐擁荊州數十載,身邊能人輩出,而且那老狐狸極會籠絡人心,甘心為他赴死的人不計其數,哪有這麼容易被刺殺。不過以你和九龍衛的實力,孫宥謙不會安然無恙吧?”
“回主公,此戰孫宥謙的八百親兵盡數被滅殺,我方僅死傷十分之一,只是...只是那孫宥謙老奸巨猾,與親兵交換了衣服和坐騎,沿小路而逃,屬下被其騙了,等反應過來,已經為時已晚。後來屬下四處打探,得知孫宥謙不敢再回荊州,而是折回了汴京城。”段錦彭回想起九龍衛的戰績,挺直了身板,頗有些傲然的說道。聚義堂內的一眾統領聽到也是紛紛誇讚,這樣的戰績,怕是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