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打量著手中的棉花與棉布,在心中還有著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棉花的生產成本。

絲帛的舒適度、外觀都是絕佳,但是因為生產成本以及生產條件的原因,使得其只能成為少數人能夠穿得起的東西,麻布雖然外觀舒適度都不如絲帛,但勝在價格低廉且獲取方便,所以成為了尋常百姓最主要的衣料。

棉布在朱家看來,舒適度與外觀要勝過麻布,低於絲帛,那最後的一個問題也就是成本的問題了。

若成本太大,那棉花與面部的價值則會被大大降低。

“陛下,棉花的種植條件是否苛刻?產量又是多少?”朱家思索著問出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能種麥子的地方都能種植棉花,只不過對於水文條件有著相當高的要求而已,至於產量,足以惠及每一個百姓。”嬴政道。

“如此,天下百姓有福了。”朱家笑道,心中最後的一絲擔憂也消失了。

“事情需要一步一步來,棉花生長於西域,要想在全國的範圍內進行推廣,還需要做很多事情。”嬴政道。

“陛下,可在皇室莊園之中嘗試著種植棉花,在這個過程之中,不僅能夠總結棉花在我秦國特殊的種植經驗,還能在這個過程之中,培養出日後可以向全國推廣棉花種植的人才,而且,皇室最先擁有棉花,也可以由將作監先行生產棉布,以此來獲利。”右丞相蔡澤開口道。

作為秦國的右丞相,蔡澤考慮的自然不會緊緊只是民生的問題,在他的思考之中,更多的還是秦國的整體利益。

比如,秦國官方可以在開始的截斷壟斷對棉布的生產,以此來獲取利益。

要知道,秦國這些年來的國家支出隨著統治範圍的擴大,隨著各種全國範圍內的工程建設,對於錢糧的耗費已經達到了一個極為誇張的程度。

在秦國不曾增加賦稅,甚至還將一些賦稅降低的情況下,哪怕有著六國數百年的積累,秦國的財政依舊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若能透過對棉布的壟斷,在秦國財政支出不能減少的情況下,擴大收入,無疑能夠解決很多問題。

在此之前,左丞相呂不韋就因為財政壓力的問題向嬴政進言,對鹽鐵酒水這樣的東西進行官方壟斷,以此來擴大收入。

只不過呂不韋的這個建議被嬴政否決了兩項,只採用了對酒水的壟斷而已。

若再能夠對棉布進行壟斷,那秦國的財政收入無疑可以得到巨大的擴充,畢竟,天下之大,百姓數以千萬計,哪一人不需要穿衣服。

“陛下,這不是與民爭利嗎?棉布不同於酒水,是關乎到每一個百姓的東西。”朱家聞言連忙反駁道。

“壟斷不至於,不過,將作監確實可以生產棉布。”嬴政道。

此時大殿之中的最後一人墨班也開口了,只聽墨班說道:“將作監還可以成產紡織所用的機關術器械。”

“不僅僅是生產那麼簡單,而是要將墨家機關術與紡織所用的器械完美的結合起來,以此來提高生產的效率。“嬴政道。

“十年之內,朕要讓天下的百姓都穿上由自己種植的棉花,由機關器械所紡織出的棉布。”嬴政道。

“十年啊。”朱家沉吟著,只覺得自己的血液都要燃燒起來。

炎帝六部的祖訓不就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