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嬴政允諾的呂不韋對於推動秦燕結盟的事情可謂不遺餘力,因此,當雁春君在為如何才能促使秦國答應與燕國結盟一事而發愁時,他驚訝的發現,幸福竟然來的如此突然。

而燕丹也沒有遇到他想象中的那種需要朝見嬴政的畫面。

在世人的眼中,咸陽宮中的人是秦王政,但是,在見識過嬴政童年落魄的燕丹的眼中,嬴政只能是嬴政。

讓他在嬴政面前卑躬屈膝,對於燕丹來說,實在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他有著他的驕傲。

“只是運氣好出生在了秦王族罷了。”燕丹在心中對自己如此說道。

秦燕結盟事宜在呂不韋的推動下,迅速完成了,在燕國派遣燕丹來到秦國以為質子的同時,燕國也請求秦國能夠派遣出一人入燕。

只不過,燕國在同盟之中,終究屬於弱勢的地位,他不敢,也知道不可能讓秦國答應派遣出王族成員入燕充當質子。

所以,燕國獨闢蹊徑,請去秦國派遣出一人進入燕國,以作燕相國,而且這個人最好還是一位出身兵家的大將。

而呂不韋經過多番挑選之後,選中了一人:張唐。

當這位曾經在秦趙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被呂不韋請到府中之後,面都呂不韋的看似禮貌的請求,那是想也沒想就拒絕了。

已經好多年不曾經歷過被拒絕這種事情的呂不韋的臉色陰沉了不少。

只聽張唐道:“為秦國盡忠職守是在下的分內之事,可是,相國應該知道,我若去燕國,必要經過趙國,而我當年隨著武安君在長平大破趙軍四十五萬,後又在HD之戰中,攻陷趙國城池數座,趙國上下早已將在下恨之入骨。”

說話的張唐年齡大約在五旬左右,身材算不上魁梧,但自有一番氣度,頜下留有長鬚,顯然是已經很久不曾上陣了,因為戰場之上,他絕對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打理這樣一副長鬚。

“當年趙王曾下令,但凡能夠拿到在下這顆腦袋的人,可賜百里封地,這般重賞之下,趙國上下想要在下這顆腦袋的人,不敢細數啊。”張唐道。

“秦燕結盟一事,是為了能夠日後共同出兵攻打趙國,而我秦國上下,現在有時間且對趙國有著足夠作戰經驗的人,只有張將軍你,張將軍還是不要推辭了。”呂不韋壓下心中的不快道。

“只有活人才能為秦國為相國效力,一旦在下這顆腦袋不在脖頸之上了,一切都是空談。”張唐拒絕道。

最終的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

張唐走後,一絲不能得到證實的傳聞出現在咸陽城中,而這個傳聞讓呂不韋的心情很不好,但對於張唐的拒絕一時間卻是毫無辦法。

正在呂不韋愁眉不展之際,一個少年在通報之後來到了呂不韋的面前。

“你有什麼事嗎?”看著面前的少年,呂不韋問道。

“聽聞相國正在為張唐一事而煩惱?”面對呂不韋這位秦國最具權勢之人,少年不卑不亢地說道。

“無稽之談。”呂不韋不悅道。

“我可以幫相國說服張唐張將軍。”少年說道。

“你?”呂不韋不由凝神看向少年。

這是一個年齡不過十一二歲的少年,身高不過四尺,面容稚嫩,但卻有些穩重的氣息,他名為甘羅,秦國相族出身,祖父為當年秦武王時期的相國甘茂,曾經在秦武王一朝之時,顯赫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