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嬴政還在趙國都城之時,曾經結識過一個朋友,這個人名為姬丹,世人因其為燕國太子的緣故,多稱之為燕丹。

當年嬴政在趙國的生活十分困窘,而燕丹就是少數幾個曾經幫助過的人,自從嬴政返回秦國之後,已經有七年不曾見過自己的這位幼年時期的好友。

而就在今天,嬴政再次聽說了自己這個‘好友’的訊息。

“燕國想與我秦國結盟?”咸陽宮前殿,聽到呂不韋的彙報,嬴政意外中又帶著瞭然道。

之前嬴政確實不曾想到,在今年會在咸陽見到燕丹這件事情,但當呂不韋將燕丹來秦的訊息告訴嬴政之時,嬴政才想到在今年大河以北之地,確實發生了一件大事。

在原有的歷史軌跡中,今年,先有燕王喜派遣燕王丹入秦,以為人質,同時希望秦國派出一人入燕國為相,以如此的形式建立秦燕之間的聯盟關係。

只可惜,燕王的計劃雖然好,但卻被秦國反手坑了一波。

翻閱著腦海深處的記憶,在嬴政的腦海中迅速出現了幾個人名:燕丹,呂不韋,郭開、趙王偃、龐煖、張唐,以及以一己之力坑了燕國的甘羅。

原來,在今年還有如此有趣的事情。

“燕王喜應該是感覺到了來自趙國的壓力。”呂不韋道。

“這倒也是,我秦國已經好幾年不曾對趙國用兵了。”嬴政道。

“那大王對這件事情怎麼看?可否要答應燕王喜的結盟之議?”呂不韋問道。

如果是一年前的呂不韋,他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詢問,涉及到政務邦交,他完全可以一言而決,但是,現在,他的心中已經少了許多底氣。

“盟約?現在的盟約只是一根廢竹簡而已。”嬴政嗤笑道。

“不過,燕丹畢竟也算是孤昔年的好友,當年在趙都之時,孤沒少受到他的幫助,暫且不說秦燕結盟的事情,孤終歸是受到恩惠的,如此,倒也不能不見”嬴政道。

當然,嬴政這話只是藉口而已,嬴政真正感興趣的是燕丹背後的墨家。

至於燕國?呵!

想到燕丹,想到羋嬋,嬴政同時想起了一個少女,寫作焱妃。

“與燕國結盟,倒也是一件好事,最起碼趙國是要寢食難安。”呂不韋道。

“寢食難安?那仲父可是高看燕國了,當年長平之戰後,在整個趙國都召集不起來五萬殘兵的情況下,燕國趁機攻趙,都能被反推,這樣的燕國真的能夠成為趙國的威脅?”嬴政道。

“那?”呂不韋遲疑道。

“仲父不是已經有了主意嗎?”嬴政道。

“一切還是要大王決斷才是,臣不敢擅專。”呂不韋心中一驚,面上卻是波瀾不驚地說道。

“仲父不必如此,孤尚且年幼,許多事情好需要仰仗仲父才是。”嬴政誠懇的說道。

“大王謙虛了。”呂不韋回道。

呂不韋當然希望能夠促進秦燕結盟,因為,燕丹能夠來到秦國,背後正是呂不韋一手推動的,呂不韋認為自己所作的一切都十分隱秘,當然,他做的也確實隱秘。

但是,他不知道,嬴政還有著另外一份記憶,在嬴政的另外一份記憶中,呂不韋所作的一切可謂是無所遁形。

有意思在,這一場涉及到秦、趙、燕、魏四國的大戲中,自己是否要靜觀其變呢?想到其中的有趣的之處,嬴政不由露出了一絲笑意。

嬴政的這絲笑意落在呂不韋的眼中,讓他在本能中感覺到一絲忐忑,正如當年他第一次走出家門,做出的一筆生意,等待著最終的盈虧之時的忐忑。

也許是我多慮的了吧?真的是老了嗎?呂不韋在心中對自己說道。

呂不韋走後,負責教授嬴政兵法的蒙驁來到了咸陽宮,而嬴政向他說起來秦燕結盟之事。

“秦燕結盟一事,蒙將軍怎麼看?”將燕國來人的事情告訴蒙驁的嬴政問道。

“燕國?”蒙驁訝然道,關於燕國,他可從來就沒有將其當作對手,因此會與燕國的事情,關注的極少。

“如今山東六國,真正有實力與我秦國抗衡的,唯有趙、楚兩國,燕國雖弱,但我秦國若是與之結盟,終歸能夠讓趙國兩線作戰,如此,哪怕燕國只能牽制五萬趙軍,也能為我秦軍減少不少傷亡。”嬴政接著道。

“燕國,太弱了。”蒙驁思索著嬴政的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