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冬日的寒冷被春風吹去之後,時間進入了秦王政三年。

嬴政十六歲的生辰已經過去,成蟜也快要成親了。

嬴政的生活依舊那麼簡單,學習百家學說,以及利用他那開掛的方式打磨自己的武藝,在每一旬一次的朝會中充當‘震殿神器’,當然,在這無聊的生活之中,終究因為驚鯢的存在而多出的其它的顏色。

只是,在這樣的生活之中,終歸有著一絲意外。

有的人,終究是不甘寂寞,強行給自己的加戲,以至於讓他的名字出現在嬴政的書案上。

咸陽宮後殿之中,相國呂不韋,上將軍蒙驁,內府令昌平君熊啟此時跪坐於嬴政的書案之前,齊齊的盯著嬴政案頭的竹簡。

韓王安收攏百越移民,編練新軍三萬。

趙軍進行動員,HD聚兵十萬。

魏國大將軍朱亥出使韓國。

竹簡記載的內容不多,但嬴政這些人又哪裡只會看其表面的意思,他們看到的是,這三件事情背後的關聯。

“上將軍,你是兵法大家,對於這件事情,你怎麼看?”呂不韋開口道。

“韓趙魏三國應該是要結盟了。”蒙驁說道。

如今距離上一次的函谷關大戰已經過去三年了,無論是秦國,還是韓趙魏三國,都已經從那場戰爭中恢復過來,而相對於秦國,經歷過三年前的那場大戰,趙魏之間的同盟更加牢靠,韓國見有利可圖,可會想著重歸趙魏的懷抱,再現當年的三晉同盟。

“又要結盟嗎?時間早了一點。”呂不韋遲疑道。

如今秦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修建關中渠上,能夠動用的兵力實在不是太多,若是同時與三國交戰,終究是有些力不從心。

“依去年的錢糧收支狀況,今年,我秦國可以支撐十萬大軍三個月的征戰所需。”昌平君熊啟補充道。

在這裡的三人,一人是軍中大將,一人是總攬政權的相國,一人是秦國錢糧的掌門人,發動一場戰爭,完全可以在三人之間籌劃。

“同時面對三國,十萬人不夠。”呂不韋說道。

“如果是二十萬人,只能支撐一個月。”昌平君熊啟道。

“看來,只能將關中渠的修建暫緩了。”呂不韋沉思道。

嬴政靜靜地看著面前這三位重臣的討論,一言不發,而是在腦海中翻閱著關於秦王政三年的記憶。

“秦王政三年,上將軍蒙驁攻韓,奪十三城而還。”嬴政從記憶深處翻閱出這般資訊。

只有韓國,沒有趙魏兩國?嬴政猛然間抓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從目前掌握的資訊中,韓趙魏三國有再現當年三晉同盟的徵兆,但為什麼秦王政三年的戰爭只是針對韓國,只有韓國丟失了十三座城池?

一個猜想浮現在嬴政的腦海中,也許會是那樣。

“大王,這件事情您怎麼看?”蒙驁留意到嬴政的神色變化,不由想起了在教導嬴政兵法之時,不時遇到的各種驚喜,於是抱著一絲希望道。

“先下手為強,箭射出頭鳥。”嬴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