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宣佈完退役訊息後,重頭戲就來了:重排座次,定五大主力。

這感覺頗有幾分梁山泊英雄聚義時定交椅順序的意思。

先排女隊。

金靈已退,柳雯又剛拿下奧運女單冠軍,理所當然成為新的一姐。

此處必須解釋一下,華乒排座次看的是大賽成績而非實際水平,其實在女隊內部,大家都知道柳雯是打不過申莎的,但因為柳雯奧運決賽贏了申莎,所以她排第一實至名歸。

畢竟,你強不強,不僅僅取決於你訓練的時候強不強,還要取決於你的比賽發揮好不好。在教練們看來,實戰發揮、狀態調整、臨場戰略、心理素質、大賽經驗,這些因素的重要性並不亞於硬實力。

有句老話怎麼說來著?

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

&noba電競比賽專案,歐美撈比們年年都是訓練賽之王,但真到了s賽正賽,可是被咱們打得很慘,這便是典型例子。

Ok,說回正題。

柳雯之下,理所當然便是申莎,原本的top3老將第三人朱玲玲此時已經徹底掉隊,她屬於打法跟不上時代,這就真是沒辦法的事情,只能說時也命也,畢竟你小時候五六歲時選擇打法風格時,哪能看得到幾十年後乒乓球的風向是什麼?

大家都是靠賭的啊,哪怕是那些選擇冷門直板打法的,除了真的特別熱愛直板之外,未嘗沒有幾分“直板未來會觸底反彈”的心思。

申莎之後是與她同樣18歲的小將汪昱。

這兩人實力相當,前半年申莎更強一些,因此搶到了奧運會的單打名額,但後半年其實汪昱更強一些,在隊內練習時常常大比分擊潰申莎。

歸根結底,這兩人打法風格不同,卻又各有所長,雙方的勝負完全取決於臨場狀態,或是我用優勢擊潰了你的短處,或是你用優勢擊潰了我的短處,考慮到她倆還是同齡,那麼未來至少十年內,這又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冤家。

當然,也不排除別人插足進來的可能性,畢竟,這個世界上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多命中註定的對手,絕大多數時候,所謂的“宿命對決”都只是某一方選手單方面的意淫。

譬如林梓君,曾經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裡,覺得王超是他宿命對決的對手,但最終他透過世乒賽和奧運會認清了現實:原來自己只配做王超一個階段的對手,如今已然成了過客。

做朋友可以,做宿命對手,很抱歉,你做不到啊。

女乒主力第四人總算輪到朱玲玲了,作為曾經的top3,她雖然打法已經落後,但基本功和比賽經驗還在,至少當前,她的國際大賽成績和隊內比賽成績還隱隱壓得住陳桐和尹迪這一批小花,那麼理所當然該有一個座次,至於以後會不會掉隊,那就以後再說咯。

最後是女乒第五人,尹迪以微弱優勢險勝陳桐,成功擠了進來。

女乒座次至此排定。

說起來女乒的座次其實比男乒更難排一些,因為競爭者更多一些,相互之間的差距也更小,但很明顯,全世界的球迷都更關心華乒男隊的新排名。

這很正常,畢竟華乒男隊向來就是世界乒壇的關注核心,大概可以對標足壇之皇馬或是籃壇之湖人,當然了,如果你非要說應該是足壇之米蘭和籃壇之馬刺,我也無話可說。

男乒主力第一名,理所當然落到了王超頭上。

他是華乒迄今為止最年輕的第一主力,也是全世界迄今為止最年輕的奧運男單冠軍,在連續拿到奧運會和世乒賽男單金牌之後,他的世界排名成功衝頂,來到了第一位。

即便是華乒這種人治大於法治、有些講究論資排輩的地方,教練們也沒有說過任何一句反對的話,在蔡國棟提議後全票透過,確定了王超的地位。

至此華乒男隊正式進入新的時代,華乒對外的招牌也從過去的“六邊形戰士”變成了如今的“無雙神龍”,“無雙”更是成為華乒獨有的招牌天賦,不知引來外界多少匪夷所思的出格猜測。

王超之下自然是羅九了。

事實上,在世界乒壇絕大多數內行人看來,羅九是有些悲劇的,因為若是沒有王超強插一腳,其實羅九完全可以成為下一個時代的統治者。

憑羅九展現出來的實力,即便孫天龍仍然選擇此刻退役,羅九照樣可以carry華乒,保證華乒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