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孫天龍贏羅九,那麼孫天龍就拿到了金牌,因為自己是不會跟孫天龍交手的,這是他早在半年多以前就確定下來的事情。

他當然不會選擇決賽時再臨時認輸,這樣屬於既給自己抹黑也給孫天龍抹黑,還給華乒抹黑,他還沒傻到這種地步。

他會做得更神不知鬼不覺一些,比如……待會兒輸給林梓君?

林梓君這樣的超天才,性格好,脾氣好,最重要的是一直把自己當成最好的朋友,那麼,讓他進決賽拿一塊奧運會男單銀牌,也算是稍稍補償一下自己對他曾經的那些算計吧。

王超這樣想著,起身離開,去隔壁球檯熱身。

他覺得現在開始熱身剛剛好,因為這場球一定會打得很快。

孫天龍這一屆奧運會是真的想全力爆發的,所以他不會故意給羅九面子,他一定會以摧枯拉朽之勢,能打多快打多快,能打多狠打多狠,他要在退役之前,在世界乒壇打出一個讓人聞之色變的無敵記錄來。

孫天龍自然也是有勝負心的,如果說雙圈大滿貫是他的終極目標,那麼除此之外,他其實還有一個小小的目標:他希望能追平王超在今年七月份德意志公開賽上所創造的“所有比賽全部零封奪冠”的記錄。

很可惜,男雙雖然奪冠,卻輸過小局。

那麼男單,孫天龍就不打算再輸任何一場了。

在熱身的時候,王超其實稍稍有些納悶,他跟羅九一樣,看得出孫天龍把羅九完全看透了。

他想不通為什麼。

但他很佩服孫天龍在針對羅九時執行的一個策略。

這個策略叫做“抓大放小”。

王超自己也被高強度的針對過,那是今年2月份港區公開賽,整個歐洲聯合起來針對他,從打法習慣到行為習慣到戰術習慣,統統給他看了個透,差點把他真的打死。

看起來那才是鉅細無遺全方位的針對。

但那時候王超就已經感覺到了外協會教練與華乒教練組之間巨大的差距。

這種差距來自於眼界和高度,而非具體技術方面的細節。

歐洲教練們針對得太複雜了,於是制定的戰術也過於繁冗,導致他們手底下明明有三個人選,最終卻只有拜耳能執行這套針對性戰術,其他兩人居然會因為技術不夠好而無法執行。

這是很可笑的。

一套戰術好與不好,它最終要的評判標準其實應該是通用性,人人都能用的戰術才叫好戰術。

事實上,那一次拜耳之所以前半場針對得風生水起,後半場拉胯得一塌糊塗,不僅僅是因為他體力不濟,也不僅僅是因為王超過於堅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套戰術過於複雜,要點太多,真的耗費掉了拜耳太多的心神和腦力。

一個奔四的老將,搞這麼複雜的戰術,搞到最後,反倒是連自己本來的優勢都沒發揮出來。

而孫天龍針對起羅九來,就完全不一樣。

暫不說他是如何把羅九分析到這麼透徹的,只說他的具體做法,其實就一點:找到羅九本質上的弱點。

只需這一點就夠了。

他不用去考慮羅九打球時的習慣動作,然後去針對。

他也不用去研究羅九遇到具體某種情況時的處理方法,然後去提前預判,去搞“我預判了你的預判“這類看似高階實則同樣繁瑣的東西。

他更犯不著去跟羅九拼速度、拼效率、拼反應能力這種東西,哪怕他已經養精蓄銳了半年,拼起來未必會輸。

孫天龍用的是最省力的針對法,也是最高屋建瓴的針對法。

他代表著華乒的眼界和最高智慧。

只需完美壓住羅九的反手,羅九就成了如來佛手底下的猴子,再怎麼蹦躂,也改變不了大局。

所以,其實剛才耿帥的猜測到底還是錯了的。

孫天龍之所以只壓不打,並不完全是為了搞羅九的心態,也並不真是想要教別人如何打羅九。

孫天龍只是覺得,既然我找到了你的弱點,那就一定要用無懈可擊的態度來針對到底,其間哪怕再發現了新的弱點,也不用去強求抓住。

因為他要的本就是抓大放小,抓緊根本矛盾,抓到底為止。

至於你說這樣打很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