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貓抓老鼠(第1/3頁)
章節報錯
羅九發球,短下旋,孫天龍選擇擺短。
這是職業聯賽上最司空見慣的一幕,但現場觀眾卻齊刷刷的鬆了一口氣,把始終緊繃的身體稍稍放鬆了些。
剛剛那半局球打得太兇了,雙方甚至連小小一個擺短都不願意,上來就打,打到死為止,這就像是一場電影從頭到尾都在高潮,爽則爽矣,卻太費神了。
往常球迷們看比賽都是希望越精彩越好,但這時候觀眾們反而希望雙方能稍微緩一緩,讓我們這些觀眾喘口氣,否則的話,萬一又搞出幾個心臟病患者該咋整?
孫天龍一擺短,羅九也跟著擺短,隨後孫天龍再擺,羅九回擺,一轉眼就是四個回合過去,雙方不約而同選擇在此刻停戰,從搏殺階段進入到了理性相持階段。
這是很合理的。
即便雙方都有著高得不像話的搏殺成功率,但搏殺這件事情本身畢竟就不屬於穩定技術,正所謂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兩人剛才百分之百的搏殺成功率完全是靠一口氣硬頂著,同時也是因為比賽才剛開局,大家的精氣神都屬於絕對的巔峰狀態,所以這種狀態一定是不能持久的。
否則的話,這就又從體育變成玄幻了。
當然,這兩人的擺短也是有講究的。
關於“足夠轉”、“足夠低”、“足夠近”這樣的老生常談,咱們就不多做解釋了,單從雙方的技術結構而論,羅九的擺短一定是奔著孫天龍的反手去的,因為他知道孫天龍這種老一輩傳統打法風格的選手一定是正手強於反手,對於這一點,王超在今年三月份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過了。
而孫天龍則理所當然應該打羅九的正手,畢竟,當前羅九最為世界乒壇所稱道的乃是他的反手彈擊,根據國際乒聯今年所有國際賽事的技術統計,羅九百分之六十七點五的得分也是透過反手彈擊。
但孫天龍偏偏要打羅九的反手。
這是因為他知道,羅九的反手並非強點,而是弱點。
世界乒壇之所以對羅九的反手畏如蛇蠍,一方面是因為這種正反手的擊球屬性轉換過於突兀,難以適應,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羅九的反手屬於冷門技術,所有新世代成長起來的選手們都無法適應,畢竟在他們六七歲剛開始練球時生膠顆粒就已經屬於淘汰產物了。
但別忘了,羅九使用的仍然是何敬平的雙面弧圈球全臺無死角進攻體系啊。
這套體系的核心,依然是“弧圈”兩個字。
羅九的反手沒有弧圈,只有彈擊,但彈擊無法拉球,不能製造摩擦,所以一定要球高於球網水平線,他才可以彈,這是硬性要求。
而他之所以總能得到反手彈擊的機會,是因為他依靠正手弧圈為自己製造了機會。
如果把羅九比喻成一輛跑車,那麼他的反手可以是最好的輪胎、最好的制動裝置、最好的流線型外殼、最好的車手與最好的技術,但他的正手一定是這臺車上無可替代的心臟:發動機。
道家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天地萬物都從一中來。
而對於羅九來說,他所有的技戰術體系都是透過正手弧圈發動的。
畢竟發球是正手,擺短是正手,搓球是正手,側身拉球、中臺對拉、遠臺側切都是正手。
看起來他的反手顆粒神乎其神,但其實羅九的技戰術體系中百分之九十的技術都是透過正手完成的,用的仍然是超級羅球拍原來的那塊正手膠皮。
這些道理原本孫天龍也隱隱有所領悟,只是沒那麼透徹,畢竟他沒跟羅九親身驗證過。
但在虎克的幫助下,他百分之百確定了這一點。
於是他看穿了羅九整個技戰術體系中最核心的精髓部分,剩下來的只是針對。
蔡國棟曾經評價孫天龍打比賽如捆大閘蟹,初時對方張牙舞爪,孫天龍只能避其鋒芒,可等到戰局進行,孫天龍慢慢用一匝一匝的繩子把對方一隻只蟹鉗全部捆住,最後對方就變成了待宰羔羊。
孫天龍要做的就是這件事情。
既然羅九千變萬化的核心依然是正手弧圈,那麼,不讓他拉弧圈不就行了?
你看,無論多高階的技術,多巔峰的對壘,歸根結底,其戰略關鍵點依然是可以一句話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