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腦力置換(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華昌又說對了。
本屆世乒賽決賽的第一局球從一開始就打成了難分難解的膠著局面,最要命的是,誰都看不出這局球到底會往哪邊傾斜,因為從場面上看,他們全程旗鼓相當,所以勝負的關鍵似乎完全落在“誰臨場發揮時少算了一步”或是“誰臨場發揮時運氣稍差”。
羅九在他的發球輪贏了一分,輸了一分。
贏的那一分是他抓到了一個機會,連續三板爆衝打亂了王超的平衡,隨後透過連續正反手調動大角度加上連續的遠近結合,配合不斷的正手弧圈與反手彈擊的轉變,最終逼得王超出現受迫性失誤,判斷錯了一個球的旋轉,在擋了足足八個回合後接球出界。
所以是真的非常不容易,從他拿到巨大主動權,到他真正打穿王超,中間足足用了八板。
若是加上開頭的三次連續爆衝,那就是足足十一連擊。
要知道,他半個月前在葡萄牙擊潰虎克的防線都沒這麼吃力。
這當然不能簡單的歸結為“王超的防禦比虎克強”,而是因為王超對羅九的進攻體系太熟悉了,那是他自己也練了無數次的體系,用粗俗的話說,叫做羅九一撅屁股,王超就知道他要拉什麼屎。
而羅九丟的那一分則顯得過於輕易,是因為王超接球擦網,隨後球直接從球網上滾落下來,壓根就沒怎麼彈起來,神仙難救。
只能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比分2:2,王超拿回發球權。
王超選擇發球偷長。
自從參加的比賽越來越高階,王超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偷長了。
這一次偷長,當然不是輕視羅九,而是因為他這塊超導體,在發球上確實可以做出很多新鮮的變化,所以王超還是想試試,羅九到底能不能完美判斷自己用新球拍做出來的所有動作。
所以這個偷長只是看起來轉,其實是不轉的。
當然,他敢偷長還有一個原因:羅九的單板質量確實不算太爆,至少還在他的試錯承受範圍之內,不至於一錯便死。
羅九成功的做到了完美判斷,直接側身爆衝。
王超早有預料,球拍迎上,林梓君式的主動強懟。
羅九卻在這時做了個此前從未做過的動作:他也球拍迎上,同樣往前勐懟。
如果一定要說區別,王超是用的球拍正面,羅九是用的球拍反面。
羅九這一懟就真屬於不講道理了,畢竟王超沒有極速天賦,他能硬懟羅九的弧圈球已經算是把反應速度發揮到極致了,懟過去的球速已經超過了他自己的反應極限,而當球被再次意外的懟回來時,他壓根就不可能有任何反應。
因為他的神經系統來不及做出這個反應。
所以觀眾們眼中看到的是小球形成的白影在剎那間連續劃過一來一回兩道軌跡,然後從王超身側飛了出去,而他們耳中聽到的是幾乎同時響起的“乒乒”兩聲,其間隔絕不超過零點一秒。
零點一秒,正是人類神經反應的極限速度。
2:3,羅九反超比分。
觀眾席硬是安靜了一瞬間,這是因為羅九這個球太快,他們腦子沒跟上。
但隨後掌聲如雷,很多觀眾直接站了起來。
就連秦華昌都在直播間裡硬是愣了三秒鐘,才感嘆道:“這可真是……太狠了。”
羅九這個應對,確實非常有說頭。
通常兩個選手比賽的時候,球的速度必定會有一個一張一弛的過程,原因是選手的肌肉記憶速度多半比神經反射速度更快一些,所以有些球打出來,不但觀戰者跟不上,連他們自己都跟不上。
所以沒有哪個選手是全程以快打快、越打越快的,更沒有哪個選手是每一個球都全靠自己的臨場判斷去打的,哪怕是當年的虎克,他比賽的時候也有些球是形成了固定套路的,而套路的意義,就在於你放棄了這個套路形成過程中的所有思考過程,直接照搬,透過大量練習形成肌肉記憶,這樣的話,不用思考直接就可以出手,身體反應速度是要快于思維反應速度的。
而林梓君式的超級速度防禦模式,本質上就是在突破這種肌肉記憶的速度,當對方的球速足夠快,他懟回去的球更快,那麼這個球就超過了雙方選手的神經反應速度極限。
但選手打球總體上肯定還是要靠臨場判斷的,不能全是肌肉記憶,所以當你靠肌肉記憶打出超過人類反應極限的殺板後,若是對方沒被打死,你就會下意識的放緩節奏,因為你也需要重新思考,判斷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
所以,“爆衝回懟”,這其實是一個完整的迴圈,前者夠快,但來得及反應,後者更快,來不及反應,這個迴圈到此為止,不可能還有下一步,因為第二步已經來不及反應了,那就直接分勝負了,那又哪來的下一步?
那麼這種球能不能破呢?
其實也是可以的,辦法很老,效果很好,那就是退臺。
在乒乓球比賽中,絕大多數的問題都可以透過退臺來解決,因為只需要讓球再飛一會兒,球速和旋轉就一定會降下來,衰減到人類可以控制和反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