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力量下,反手彈擊比正手拉球快百分之三十,這是有公論的。

而羅九在這個基礎上透過膠皮和擊球姿勢的最佳化,讓這個速度能夠再快百分之二十。

這百分之二十的加成,代表的就是華乒教練組恐怖的集體智慧,以及幾十年來對於乒乓球技術的超前研究。

否則的話,羅九憑什麼在力量遠遠遜色於虎克的前提下,靠自己的進攻打爆虎克?

再往前回溯,在羅九還沒有與虎克進行一個多月的對練時,他又是憑什麼靠反手彈擊直接懟贏了華乒內部號稱單板質量第一的林笠?

所以林梓君此時可以說是任性,想要賭一口氣,但更可以說,這個球就是一個明確的訊號,羅九放出了勝負手,要看的是林梓君的態度。

林梓君當然可以無條件退臺,這樣的話,至少眼前這一回合,不管羅九怎麼打都打不死他,但他也會因此在局勢上落入全面被動。

這種被動未必會要命,畢竟他還有超級速度防禦模式,有極大的可能性靠借力打力來挽回局勢。

但無可否認,即便是防禦,你在小被動局面下的防禦,也一定比極大被動局面下的防禦要輕鬆一些。

羅九已經擺明了要全面爆發,那麼林梓君到底能不能在極度被動局面下擋得住,連林梓君自己都沒把握。

既然沒把握,那我幹嘛要讓自己陷入極度被動?

你想詐我,但我又豈是那麼容易被嚇住的?

出於這種心態,林梓君不肯放棄這一點點主動權,表現在實際行動上,就是他堅持不肯退這一步。

他依然死死盯住羅九持拍的右手,他看到球拍已經迎前,彷彿要去摩擦這顆正從桌面上彈起來的球。

然後羅九忽的做了個極其突兀的小動作。

這一幕絕大多數觀眾都沒注意到,它非常隱蔽,但它並不犯規。

羅九手中的球拍在這一瞬間忽的旋轉了一下,於是球拍的反面變成了正面,紅色膠皮變成了黑色膠皮。

國際乒聯早已明確規定了不允許各種遮擋式發球,而在比賽過程中為了避免選手做出讓對手完全無法觀察的動作,他們規定乒乓球的正反面膠皮必須採用不同的顏色,他們的種種規定就是要確保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比賽雙方一定要在理論上可以看到對方的所有小動作,唯有這樣,這場球才是公平公正的。

林梓君看到了羅九的小動作。

所以羅九的動作很合理。

他只是在擰球之前的最後一刻把生膠的這一面換成了反膠的這一面,然後來了一個非常標準的反手擰。

這一擰很重,但球速並不快,因為羅九依然如同剛才贏下的那個球一樣,把絕大部分的力量都放到了旋轉上。

雖然在所有職業選手的觀念中,擰球這種技術都是以落點和速度為第一賣點的,但是面對林梓君,擰球就得用這種非常規的打法。

林梓君這一刻很懵。

他的神經反應速度和身體移動速度固然已經天下無雙,但這不代表他的腦子在理解事物和接受意外方面也是天下無雙的,他看到了羅九的動作,也理解羅九的選擇,但這不代表他能在這一剎那把自己的判斷方式切換到另外一個檔上面。

更何況他為了把羅九的正面反膠和反面生膠區分開來,已經很努力了,每一次接球都要很費力的估測球的旋轉強度和飛行軌跡,這時候忽然生膠和反膠互換,他感覺腦子裡就像是原本有兩團已經解開的毛線,這時候忽然被人狠狠的攪和到一起。

他徹底失去了判斷。

他下意識的把球拍本能的往前推,結果這個球在他的球拍膠皮上瘋狂旋轉,往上爬升,狠狠衝上天去。

他與羅九交戰至今,吃過左旋吃過右旋,這還是第一次,紮紮實實的吃了個上旋。

20,羅九再得一分。

觀眾們並沒有看懂這個球,所以掌聲並不熱烈,因為他們看到的只是林梓君忽然失去了防禦靈性,居然簡簡單單吃了個球。

蔣培榮卻下意識的從擋板邊站了起來,一隻手舉起了一半,試圖叫暫停,卻又迅速放下去,意識到林梓君剛才已經叫過暫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