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鎮壓這個時代(第1/3頁)
章節報錯
暫停之後,比賽繼續。
王超仍然發短下旋,但這一次落點在林梓君的球檯反手位近點。
其實去年t2那次相遇,王超發球是全程不發林梓君反手位近點的,因為那時候林梓君最強的點就在於他的一手世界級的反手速擰,而那時的王超還擋不住。
時隔一年,林梓君在速度和防禦上達成了超進化,反倒是當初最強的攻擊點如今並沒有明顯進步,而王超則隨著力量的提升,防禦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時至今日,他已經完全有能力應對林梓君的反手速擰,不僅僅是反應力跟得上,還可以比較放心的退臺反拉,因為他現在中臺位置的正手拉球,威力已經夠用了。
當然,林梓君其實是壓根就不考慮反手速擰的。
因為王超的發球本就極為嚴密,他如果要擰,那就必然是一個成功率不高的搏殺球,以前他敢搏,是覺得搏成了可以直接得分,但現在,搏成了並不能形成絕殺,搏輸了反倒要直接丟分,於是這一招就相當於被封印了。
這就屬於運動員之間的技術博弈,隨著雙方在各項指標上不斷髮生的微妙改變,這種博弈也在無時無刻的發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理論上說,任何兩個對手,只要超過三個月沒交手,都必須要重新試探,重新熟悉,再在腦子裡給對方建立新的資料模型,並基於新的模型來思考新的對抗策略。
為什麼說乒乓球比賽費腦子更勝過費體力,原因就在於此。
為什麼乒乓球比賽一定要有場外指導,原因也在於此。
此時林梓君擺短,王超跟著擺短,很快又是五個回合過去,林梓君並未露出破綻,卻已感覺到有些難以為繼,不得不主動變招,把球撇到王超的正手位大角度底線。
實際上林梓君心底是有些鬱悶的。
他並不是沒跟入微選手交過手,事實上,所謂“入微”,也只是代表你的手感天然比別人更細膩而已,並不代表你鬥短就一定贏。
林梓君打水鳥鷹的時候也有過鬥短取勝的時候,打朱世賢的時候更是很多次臺內對搓拿到主動權,而實際上,這兩人經驗都比他豐富,手感都比他更好。
所以關鍵問題其實不在於入微,而在於穩定。
王超太穩定了,穩定得像一臺機器,當他的手感理論上比你好時,那他就能透過他的穩定性,讓他的實際手感真的就一直都比你好,完全不出錯。
所以林梓君打到現在,總共八個球,跟王超足足鬥了六次短,他已經有些洩氣了。
他雖然不怕王超搶攻,但總是帶著些小小的好勝心,覺得剛剛完成超進化的自己應該也能在鬥短上有一定的加成才對。
事實證明加成確實是有的,但鬥贏王超是不可能的。
球一到底線,王超直接一個皮克式反拉,力量很足,球的側旋很明顯。
林梓君集中精神,一個漂亮的回推,依然推王超的正手位底線。
王超上前一步,依然反手進攻,卻不是皮克式的強旋轉,而是林梓君式的臺內速擰。
林梓君並沒感覺到多大的壓力,因為王超的進攻威力確實比虎克差得遠,他只是覺得有些心累,因為這兩個反手進攻雖然力度相差不大,但屬性相差很大,一個是普通飛行速度加上強烈的正側上旋,一個是極快的飛行速度加上較弱的反側上旋,可以說,就沒有一項指標是相同的。
那麼為了保證自己把球擋過去的時候不吃旋轉,不出臺,不冒高,他必須小心計算,重新調整球拍與桌面的夾角大小,以及拍面本身的傾角。
等到這個球擋過去,王超居然不拉了,反手直接搓了一把,把球搓到了林梓君的反手位大角度。
林梓君這一刻有些想直接退臺搶攻,但又在最短的時間內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他的力量依然是短板,反手拉又比正手拉力量更弱,在這種球出臺的情況下,他若是退臺反拉,威力必然是完全不值一提的,這球若是反拉過去,簡直屬於送菜上門,王超大概能想出一百種接球的花樣來。
所以林梓君最後選擇也同樣把球搓過去,為了限制王超的花活,他搓的是一個近點靠中央位置的球。
這就相當於把局勢重新匯入了短下旋層面。
但王超這次不擺短了,因為林梓君在這種情況下搓出來的短下旋,質量遠遠比不上直接發球。
所以他上前一步,直接臺內挑打,變線林梓君正手位底線。
林梓君倒是反應得過來,但這球他沒法推擋了,因為王超直接打的是最遠的底線,球彈起來直接出臺。
林梓君只能退臺半步,正手把球拉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