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他這個境界,面對林笠或者蕭飛這種檔次的對手,已經容不得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動作了,其實短下旋就是最好的。

林笠直接撇正手位底線大角度。

他雖然拒絕鬥短,但他這一撇依然儘量摩擦球,造成強烈下旋,給王超增加搶攻的難度。

這是一個微妙的態度。

他既不完全畏懼王超的搶攻,又不肯讓王超輕易搶攻。

他知道自己鬥短鬥不過王超,卻也並不想直接放棄主動。

所以這簡簡單單的一撇,其實對王超而言算得上是一個小小的選擇題。

“球已經給你出臺了,你敢動手嗎?”——這就是林笠要說的。

王超可以直接起板,正手強拉,但考慮到這個球下旋很強,堪堪出臺,高度不夠,那麼他就算拉過去,也無法形成絕殺,隨後就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是球拉得相當好,林笠只能扛,自己由此拿到小小的主動優勢,可以發動連續進攻。

第二是球拉得不夠好,林笠強行反拉,憑藉他強悍的肉身力量,反而拿到主動優勢,讓自己落入防禦的被動。

當然,王超也可以不攻,選擇再度把球搓回去,這裡就又有了兩種可能性。

第一是搓成短下旋,於是林笠可以繼續撇,大家重複剛才的節奏,直到有一方露出破綻為止。

第二是搓成底線長下旋,於是輪到林笠來做這個選擇:是搓還是直接起板?

之所以在這簡簡單單的一個開球后,會有這麼複雜的選擇題,原因也很簡單:林笠有著無與倫比的強大攻擊屬性,客觀而論,這是王超無法抗衡的巨大優勢。

所以王超心裡很清楚,打林笠和範小東這種超級重炮手,有時候搶攻未必是好事,唯有威力足夠大的搶攻才是好事。

小威力的搶攻,反而會主動把原本複雜的球打簡單,而王超自己原本是最擅長打複雜球的。

王超沒怎麼思索就做出了決定:他搓回去一個下旋很足的底線長下旋,落點在林笠的反手位。

如果要防止林笠搶攻,其實他最好的選擇是搓短下旋,而現在他搓底線,其實同樣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

“我給你搶攻的機會,但抓不抓得住,打不打的成,看你的本事。”

林笠也沒什麼猶豫,再度把球搓了回去。

如果這個球在正手位,他就直接打了,但是在反手位,他自認不是速度流選手,如果強行進行橫向位移,去追求正手爆衝的話,他的平衡性會受損,而在面對王超這種對手時,他決不允許自己的平衡性受損。

他這樣的重炮手,對於平衡的要求之高遠勝於一般選手,他的雙腳落地如同生根,雙腿始終處於微微分開的穩定狀態,唯有這樣,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最大限度的動用腰胯和全身的力量,擊出威力最強的球。

但同樣是搓球,兩人也是有區別的。

王超搓的是林笠的反手位,意思是“我允許你進攻,但你要付出點什麼”。

這說明王超對林笠力量最強悍的正手是有所忌憚的。

林笠卻是直接搓王超的正手位,意思是“你儘管用正手的最大力量進攻試試看”。

這說明在他眼裡,王超的正手沖和反手擰在威力上其實差不多,反正都打不死人,他所求的,只是王超主動把這個複雜的球趕緊變成簡單的上旋球而已。

王超當然不肯把球簡單化,他再度搓球。

林笠也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