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王超只在最初接這招大蟒翻身的時候出現過空間位置判斷出錯的問題,隨後每一次拉球,雖然沒能拉成功,卻都找準了點位。

第二,王超這一次其實已經成功的化解了蕭飛施加在球身上的正旋或者反旋,他只是在力道上沒把握好而已。

別人沒跟蕭飛打過,不知道這個適應速度有多驚人,但孫天龍是知道的。

王超在這短短半局球中的進步,看似不起眼,但卻是他與蕭飛當年正面交手十多次時才漸漸摸到的脈絡。

他下意識坐直了身軀,睜大了眼睛,只覺得原本足夠堅韌的心臟居然在這一刻微微加快了跳動。

他親身經歷過多次奧運賽場,還拿下過奧運冠軍,那時他的心都沒有這麼跳動過,因為教練一直告誡他,運動員在場上必須保持心境的穩定。

但今天在一場區區的普通站公開賽上,甚至還沒到決賽,他居然感受到了久違的心跳和緊張的滋味。

因為他忽然之間產生了某種強烈期待,

他也終於開始理解,為什麼華乒教練這麼多心臟病患者,已經成了教練組的職業病,他曾經不理解,教練們以前也是運動員,也應該有一顆穩定的心,為什麼做了教練不需要自己出場比賽,反而容易情緒激動呢?

但現在他終於懂了。

其實正因為自己沒辦法親自動手,所以整個戰局才更充滿了無法一手掌控的不確定性。

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人患得患失,又讓人著迷,忍不住的心跳加快,竟然如同年少時的初戀。

他對這種感覺有些著迷。

他開始真正感受到做教練的滋味,他喜歡這種滋味。

蕭飛發球,繼續偷王超反手位。

王超直接搶攻。

蕭飛擋住。

王超正手強拉。

蕭飛擋住。

王超正手爆衝。

蕭飛不擋了,他退後一步,發動強勢反擊,大蟒翻身。

王超眼裡的世界再度變慢,他再次看到了那一顆球。

但這次他發現自己看懂了更多的東西。

這顆球的運動已經同步出現在他腦海裡,卻並不是在虛空中飛行,而是在滿是資料的模型中飛行,他已經看見了蕭飛這一次擊出來的球跟他以前的每一顆球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

“比第一次擊球的力度更大。”

“比第二次擊球的上旋更強。”

“與第四次擊球的弧度很相似,所以是正側旋。”

“往下扎的軌跡比第三次的軌跡更明顯。”

“”

這就是王超的分析法。

其實是一種笨辦法。

因為他沒辦法真正得到任何確切的數字,所以他只能對比,他將他看過的每一個球記在腦海裡,在與目前看到的球進行對照,由此來推測這一顆球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的具體變化。

他看得越多,對比的樣本就越多,最終的結論也就越準確。

現在雖然才打到第八個球,但他覺得應該已經差不多了。

因為本身,他就不是一定要那麼精確的啊

王超揮臂,擊球,眼前的慢動作再次瓦解,回到正常。

小球在膠皮上發出沉悶的撞擊聲,隨後飛一般的掉頭過去,一頭紮在蕭飛反手位球檯中線處。

孫天龍在這一刻明顯感覺自己的心臟“咚”的一跳。

他頭皮發麻的意識到:上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