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恍然大悟的語氣。

這一次他們看明白了。

蕭飛被華乒內部以及世界乒壇很多人認為是世界第一正手,是因為他不但有一招與其他任何人都完全不同的大蟒翻身,還因為他的正手在處理臺內小球的時候非常的精細且靈活,在他巔峰期的時候,曾經與孫天龍多次決賽相逢,無數次與孫天龍正面鬥短,雖然鬥不過,但始終沒有被打崩過,事實上,他的臺內小球處理能力是經受過考驗的,迄今為止,真正明確鬥不過的,也不過是一個孫天龍而已。

然而孫天龍號稱世界鬥短第一,連擁有入微的羅九都不敢跟他正面對抗,那麼蕭飛被孫天龍壓制,其實真的很正常。

他在世界乒壇從不以臺內小球著稱,不是因為他不強,而是因為他頭頂上有個更強的。

但蕭飛一直知道自己有多強。

這一場球,他選擇跟王超正面鬥短,正是因為他並不覺得入微這種天賦有多了不起。

孫天龍沒有天賦,能夠號稱世界第一。

拜耳沒有天賦,能夠號稱歐洲第一。

那他蕭飛,除了孫天龍之外,又怕過誰來?

這一局的前三個球,他無一例外的搶到了主動進攻的機會,已經足夠說明問題。

“但蕭飛鬥短並沒有真正鬥贏王超,他只是贏在了他自身技術的特殊性上,這是不可複製的啊”

秦華昌盯著螢幕,喃喃自語,並不在意直播間裡的觀眾聽不聽得清楚:“也只有這麼粘的球拍,配上他這麼獨特的挑打姿勢,才能在完全沒有機會的情況下,強行創造出機會來。”

這正是秦華昌看懂了的地方。

賽場上,王超同樣看懂了。

原來蕭飛的進攻與否,根本不取決於自己的擺短有多轉、有多低、有多短,而完全取決於落點的細微區別。

王超一直把落點控制在中央近點,但是人並非機器,球的落點依然是存在波動性的,偶爾偏左,偶爾偏右,只要沒有偏離到需要接球者改變姿勢的地步,那就依然算是正常波動範疇。

但偏偏這個正常波動範疇對於蕭飛來說是不正常的。

這連續三個球,他都是在王超的擺短稍稍偏右一點的時候,直接發動了進攻。

誰都知道正手位的球適合挑打,反手位的球適合擰拉,但常規狀況下,選手對這種偏移程度是有要求的,因為我持拍的手臂到底是往前伸出還是往右前方伸出,後續的發力是完全不一樣的,畢竟,我的手腕能夠扭轉的角度是有限的,人體的結構是有其天然侷限的。

但蕭飛偏偏突破了這種侷限,因為他的手腕比其他人更靈活些。

這其實可以算作是一種天賦,雖然乒壇對此並無定義。

他只需要球稍微往右偏一點點,就可以在保持身體基本不做位移的前提下,透過更誇張的手腕和手臂轉動,直接進行正手位挑打,而他這塊粘性超強的球拍,以及他比其他選手摩擦球更充分、摩擦時間更長的特徵,則能讓他把下旋極強、回彈極低的球,強行裹挾起來,透過手臂動作帶動,“扔”到對面的球檯上去。

如果不理解的話,那麼可以簡單的認為,王超的這個擺短如果落在中央近點,那就是無懈可擊的,但如果落在球檯右手位,那就是理論上可以搶攻的,蕭飛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可以把一個落在中央近點的球當成右手位的球來處理。

所以他的搶攻本質上並不屬於搏殺,而是很合理的找到了機會。

所以他才能連續三個球都挑打成功,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

羅爾斯科夫這一刻倒抽了一口涼氣,身體往後仰了仰,心底居然有些發寒。

作為德意志乒協十多年來一直沒換過的主教練,他當然是研究過蕭飛的,過去那些年甚至看了蕭飛不下百場的比賽錄影,但他真的沒注意到蕭飛這個簡單的正手位臺內挑打中居然包含著如此玄妙的細節。

過去他只是覺得蕭飛的臺內球還不錯,挑打成功率還不低,但因為很少有像王超這樣力量平平而技術無敵的選手出現,所以蕭飛極少與人正手硬懟臺內短球,蕭飛偶爾在對方擺短的時候挑打一個球,羅爾斯科夫看到了也只覺得他狀態不錯,或者是感嘆蕭飛運氣不錯,居然打出了一個無理球。

他壓根就沒意識到這根本就不是無理球,而是有理球,這種球居然是可以重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