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虎克主動追求進攻極限,所以才逼出了林梓君的防禦極限,在這種雙方極限盡出的情形下,林梓君才有機會把自己的超級速度防禦體系完整的展現出來。

過於華麗的戰局掩蓋了這場球中那個最簡單的前提:拼極限、提速、發力,這都是由進攻方來決定的。

我想跟你拼,你才能跟我拼,我不跟你拼,你能怎麼滴?

事實上,王超現在這個連續進攻,本身依然是在打著玩。

如果要認真打,他早就開始各種變線、各種改變旋轉角度、各種改變旋轉力度,透過各種細微花活來增加林梓君的防守難度。

畢竟林梓君這一次超進化除了解放思想之外,真正從能力上完全釋放的只有速度,而王超最擅長的卻是技術,他如果要打穿林梓君,那必然是利用技術,而不是利用球速。

所以林梓君喂球,王超就接招,他只用七分力氣進攻,既能掌握主動,又不擔心失去平衡,更能夠保證後續進攻節奏連綿不斷。

他故意不增加進攻變化,就是想看看,林梓君到底要多久才能反應過來。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試驗。

事實證明,在第七個回合,林梓君反應過來了。

這時候的林梓君還沒有想通關於攻防主動性的根本問題,但他想通了另一個問題:我上午之所以要用推擋來對抗虎克的爆衝,是因為虎克的進攻質量太高,我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反拉。

但王超的進攻都軟到這種程度了,可以說空有其形而無其神,那我幹嘛要推擋啊?

我直接給他反攻回去不好嗎?

我是不是傻?

人的慣性思維是強大的,七個回合的球其實也就幾秒鐘的時間,林梓君能迅速想明白,已經算是反應快的了。

所以面對王超這個抽球,他終於變了招數,選擇退一步側身,然後狠狠一個反拉前衝弧圈球。

他一換招,王超也有了改變,一反剛才慢條斯理的模樣,全身迅速緊繃,並在林梓君出手的瞬間,彷彿條件反射一般把拿著球拍的胳膊伸了出去,十分精確的截住了林梓君這個反擊。

球彈在王超的球拍上,迅速反彈,一個漂亮的回頭球。

這一刻很多觀眾臉上都露出愕然和啼笑皆非的表情來。

他們看得出來,王超這是態度鮮明的擺出了防禦態勢,用的是與林梓君一模一樣的防禦方法。

事實上,這種本質上屬於復古的防禦方式在過去幾個月中,正漸漸在世界乒壇流行起來。

自從範小東在瑞典公開賽半決賽上用這種方式防守過虎克後,這種純推擋的防守方法就開始有抬頭的跡象,雖然那場球範小東最終也沒防住虎克,但在那之後的瑞典公開賽決賽,範小東和王超卻都相互使用過這種防禦法,效果斐然。

再然後,今天上午最讓人驚豔的那場男單半決賽,林梓君正是改良了這一招,在原本的防禦基礎上附加自己的超級速度,最終,將完整展現出全部攻擊力的虎克死死的擋住了。

如果說今天上午之前,這種推擋只是在小範圍內被一部分球員認可並試圖練習,那麼在今天上午之後,這種防禦法已經成為了當今乒壇一個小小的爆款技術。

當然,這看似簡單的一招其實極難,當你利用推擋代替反拉來接球時,就代表你放棄了用摩擦的方式剋制對方的旋轉,而改為純粹利用球拍的傾斜角度來壓制對方的旋轉,這對於選手判斷力的要求非常非常高,同時,因為這種推擋必定是臺內處理,且一定是打的抬頭球,所以接球的空間位置必須前移,接球的時間點也要前推,這就需要選手有更快的反應速度和肢體運動速度。

總之,王超把球擋了回去。

因為林梓君的正手力量也一般,所以王超擋回去的球既不夠轉也不不夠低,還出臺,林梓君理所當然的看見了機會,毫不猶豫又跟上一板。

王超再度把球擋了回去。

林梓君第三板爆衝。

王超再擋。

林梓君倒是沒有力竭,因為他也是習慣性不出全力進攻的,但等到他下意識把第四板拉過去,心裡又有些怪怪的,總覺得這局面有些不對勁。

明明賽前想的是他負責進攻,我負責防守的,怎麼一不小心打成我進攻他防守了?

林梓君的頭腦確實是很靈活的,他在最短的時間內想通了其中緣由。

“乒乓球比賽的正常流程,應該是雙方選手從開局開始,一邊互相防範一邊尋找進攻機會,誰先找到機會誰先進攻,此時這個球,是我主動給了他進攻機會,但他知道打不死我,所以故意消極進攻,坐等我搶回進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