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繼續發球,依然是一個極其嚴謹的短下旋。

林笠擺短。

王超擺短。

林笠不肯再擺下去,他選擇變招,把球撇到王超正手位底線,對於左手將而言,這個正手位也就是王超的反手位。

這與算計無關,並不代表林笠放棄了靠本能打球,而純粹是一種本能,就好比你剛剛用手摸了一把燒紅的鐵條,被燙了一個水泡,你總不成下次看到鐵條還要去摸一下。

也正因為這是順理成章的變化,所以依然在王超的計劃之中。

王超的選擇是反手擰,但這一次他用的不是皮克式的大力反手擰,而是林梓君式的快速擰。

他甚至比林梓君做的還要極端,他完全不要旋轉,只要速度。

這就叫做裸的針對。

剛才的第二個球已經證明了,拼力量是沒用的,哪怕王超先拿到主動權,林笠也可以靠力量優勢把主動權搶回去,甚至於,當他開始連續進攻,王超是擋不住的。

當然,策略是策略,實戰是實戰,世界乒壇無數人知道林笠的軟肋,卻極少有人能真正抓住,這是因為他們技術不到位。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擰球之間任意轉換還能天衣無縫的。

但王超可以。

所以這個球又擰得林笠很頭疼,他倒是已經有所防備,但即便比剛才退得更早一些,卻依然只是勉強救起了一個搖搖欲墜的高吊弧圈球。

這球給一百個職業選手來處理,就有九十九個會選擇直接爆衝,但王超今天打得太針對了,他硬是不衝,而是選擇快帶,把球帶到林笠的反手位近臺大角度。

近臺大角度顯然比底線大角度更要命,因為球是會從側面出臺的,林笠只能竭盡全力救球,他繞臺半周,硬是把這個已經落到檯面以下的球給挑了回去。

但這並沒有意義,王超只需輕輕一撥,把球撥到另外一側近臺大角度,這球對林笠來說就已經成了一個理論意義上的死球。

31,王超繼續得分。

何敬平看了孫天龍一眼,本想看看孫天龍吃癟的樣子,順便調侃一下,但一眼看去,孫天龍臉上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其中還隱隱夾雜著幾分期盼之色。

何敬平有些詫異,不懂就問“阿龍,你覺得這局球還有轉機嗎?”

孫天龍道“有啊。”

何敬平愕然“什麼轉機?”

孫天龍一笑“你該不會以為,我師弟打球真就這麼不知變通吧?”

……

這時候林笠已經重新拿回了發球權。

他發了一個高拋轉下旋球,球摩擦得非常轉,但前衝的力量並不大,看起來有些飄,落在球檯近點。

王超理所當然的擺短。

但這個球是高丟擲來的,下旋過於強烈,落點又距離球網很近,王超並不敢用力摩擦,而是精確的控制著手上的細微力量,在降低旋轉質量的前提下,把這個球完美的擺到了對面球檯中央近點。

正常狀況下,這個球沒有任何問題。

但這一次,林笠卻早已有所預判,在看到王超是擺短姿勢的第一時間,身體就開始往前傾,來了一個極其兇狠的臺內挑打。

理論上說,這麼低的球,挑打難度很大,但因為這個球不夠轉,所以挑打難度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更何況這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暴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