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正手再拉。

林笠也正手再拉。

王超先一步變招,遠遠的削了一板過去,帶著側旋,試圖用這種快慢變化影響林笠的狀態。

但這種程度的變招對林笠來說毫無意義,他反倒是趁著這個球速度變慢的機會重新調整了一下身位,雙腳落地如同生根,完整的扭腰轉胯,手臂掄圓,全身發力拉出一個超高質量的前衝弧圈球來。

這球王超沒敢繼續對拉,他怕自己的力量化解不了球身上的旋轉,只能將球拍調整角度,死死往下壓,來了一個借力打力的大力推擋。

這樣一來,球倒是過去了,速度也夠快,但因為縱深太遠,並沒有突然性,反倒是球身上沒了旋轉,在空中的軌跡也就沒了弧度,變成了一條簡單的直線。

林笠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上前一步,貼臺正手強拉前衝弧圈。

王超已經沒有機會再對拉了,能做的是調整球拍的位置繼續死防。

他就此落入被動之中。

但他並不怎麼擔心,因為他覺得自己能防得住。

因為四月份的瑞典公開賽上,他就曾經專門研究過如何防守過於暴力的進攻,當時他教範小東用這種方式防禦虎克,隨後在決賽上用同樣的方式防守過範小東。

他是嘗過防守甜頭的。

但這個球,他在防了足足六板之後,被林笠硬生生打穿了。

王超此前還從未跟林笠打過,他只知道林笠非常暴力,單板質量極高,但到底怎麼個高法,到底為什麼很難頂,他其實是不知道具體原因的。

後來他在瑞典公開賽成功防住了範小東,便更覺得純粹的暴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因為你就算再暴力,也沒辦法把力量完全變成小球飛行的速度,你更多的是把力量加在旋轉上的。

而以王超的手感之超卓,只要他跟得上球的速度,哪怕球的旋轉再強,他也可以透過細微調整球拍與桌面之間的角度,來達到完美化解的效果,甚至於,透過借力打力,他反倒可以讓回過去的球質量更高,讓對方作繭自縛。

更何況林笠還被西斯菲爾德這種無腦選手在反手位硬生生懟死過。

這讓王超心底對林笠的評價一直都不高,客觀地說,在白峰之下。

但今天他總算知道林笠為什麼能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裡,始終排在國家隊五大主力第三人的位置上。

原來林笠的進攻,並不僅僅只有暴力,而是內藏玄機。

他擋了林笠六板,幾乎每一板,林笠拉球的姿勢和發力程度看起來都是差不多的,但實際上,砸在王超球拍上的球,每一板的性質都不一樣。

林笠雖然號稱單板質量華乒最高,但他追求的其實並不是每一板都盡情發力,而是一直在變,力量有大有小且不說,就連拉球的旋轉程度都不一樣。

眾所周知,進攻型拉球有兩個最基本的指標,一個是膠皮與球的摩擦程度,也就是旋轉,一個是膠皮對球的推進作用,也就是前衝。

前沖和旋轉的比例分配不同,你拉出來的球就有著不同的軌跡、不同的性質,有的是重而不快,有的是快而不重,當然也有的又重又快。

所有職業選手理論上都會拉各種各樣不同配比的球,但實際上,所有職業選手在實戰中,尤其是非常激烈的實戰中,拉出來的球都是相對固定的,因為一定有一個比例,是他們最拿手、成功率最高、發力最透徹、威力最大的。

這個比例因人而異,並無正確答案。

事實上就連範小東拉球都存在這個問題,他的暴力進攻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有落點和旋轉方向的變化,而在旋轉與前衝的比例上,並無多少細微變化。

落點與旋轉方向上的變化,是觀眾們看得出來的,一目瞭然,但其實,哪怕是同樣的姿勢和同樣的旋轉方向下,把球拉到同一個落點,也是可以有各種變化的,只是外人看不出來罷了。

林笠,正是一個難得的在弧圈球的本身質量上下功夫的人。

這種變化很刁鑽,因為非常難以分辨,而當球落在球拍上,速度太快,旋轉太強,即便王超的手感再好,也很難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迅速調整球拍角度與高度,所以,他這六板球越接越是沒底,到最後已經對球的力量判斷完全失控,明明每個球都落在了他的球拍上,他卻硬生生被打穿了。

11,雙方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