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選妃軼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的日子,王超開始在國家隊訓練基地埋頭苦練。
然後他就發現,秦華昌當初算計他,給他提前套上一層混雙的枷鎖,終究還是有道理的。
雖然蔡國棟從沒說過混雙選手不能競爭單打名額,但是奧運混雙金牌的重要性被教練組提升到了太高太高的程度,基本上是不容有失、必須拿下的地步, 只差寫軍令狀了。
這也就造成一個問題:他自從回到帝都,就被強制要求全力練習混雙。
這玩意是不會因為他技術有多好就可以逃避練習的,畢竟,你做好了,還得你的搭檔也做好才行,而搭檔要做好, 你就必須得陪著練, 才練得出配合來。
所以哪怕王超身上一點毛病都沒有,他也得陪著不同的小花不斷進行各種組合搭配以及戰術嘗試,壓根沒空再去訓練自己的單打。
當然他也可以在吃過晚飯之後的自由時間裡自己加練,但問題是,他畢竟還不是鐵人啊,真那麼練下去,他會死的。
所以何敬平這些天看到王超後又開始露出一副很抱歉很羞愧的表情,他依然覺得是自己中了老秦的詭計,搞砸了王超的職業規劃。
但實際上,面對這預料之中的情形,王超內心真正的想法是:who care?
他是真不在乎什麼單打練習。
華國有句俗話,叫做“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在別人看來, 王超三天不練單打就會手生,一週不練單打就會退步,一個月不練單打就會連二隊選手都打不過。
但在王超這裡, 這句俗語不是這麼解釋的。
他雖然練的是混雙, 但本質上仍然是在練球, 又不是從此不摸球了, 他的手怎麼會生呢?
至於說混雙和單打的側重不同,技術要點也不同,沒錯,這是事實,但是這種程度的區別,只對普通選手有效,對他這種天然具有完美級別技術和完美級別穩定性的選手而言,根本不是問題。
別忘了,他在瑞典公開賽決賽上,打範小東的第三局,那種完全不移動腳步的情形下強拉追身球的打法,本身已經代表著他在技術層面已經達到了“無招”境界。
他早就跨過了“練一個姿勢算一個姿勢”“練一個動作算一個動作”的階段,他在技術側重和姿勢調整上早已達到了隨心所欲、舉手投足皆是道理的程度,也就是說,他練習混雙和練習單打其實沒太大區別,說到底不過是保持手感和保持肌肉記憶罷了。
所以他很淡定。
只是在混雙到底怎麼打這一塊,他目前有些蛋疼。
因為他暫時還沒辦法確定自己的搭檔到底是誰, 也就沒辦法把他前世那些經驗拿出來, 跟自己的搭檔進入有效訓練模式。
所以他每天只是例行公事的配合,跟很多個小花嘗試組隊效果, 而小花們的技術指標、身高引數各不相同,於是王超陪得很累,除了保持手感之外,可以說,這種混亂模式下的訓練,在他看來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他權當是在練體力、練力量了。
但華乒教練組卻覺得很有意義,他們湊在一起,每天旁觀王超的訓練效果,然後激烈的討論關於混雙的戰略戰術,想要透過大量的訓練例項來驗證各種猜想,最終摸索出一條正確的可行之路來。
王超就這樣哭笑不得的成了那個驗證例項的試驗品,小花們還能輪換,他卻是一根獨苗,當真是鐵打的漢子流水的小花。
但他蛋疼歸蛋疼,內心卻也能夠理解。
畢竟混雙這玩意真的很麻煩,而教練組也是真的並沒有成熟配套的完整方案,單從這一點上看,國際乒聯今年搞混雙算是真正打到了華乒的七寸上,因為唯有這件事情,華乒跟外協會是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的,這也讓外協會真正有了超過華乒的可能性。
那麼,混雙到底複雜在哪裡呢?
簡單地說,雙打與單打最大的區別,在於配合的重要性遠大於個人技術。
而配合方面的重中之重,則是默契。
這也正是歷年來很多單打大魔王始終在雙打上出不了好成績的原因。
過去二十年,無論公開賽還是三大賽,混雙專案非常少,沒有任何國家重視,但是男雙和女雙還是很常見的,所以國家隊內也有一批雙打專精的選手,這批人在單打上被國家隊五大主力完虐,但是他們組成搭檔之後,卻能夠正面擊敗世界排名第一和世界排名第二的臨時組隊。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雙打很簡單,它只是不崇尚個人英雄主義,所以會被觀眾下意識的看輕,但實際上,它非常有技術含量,甚至因為場中球員更多的緣故,影響勝負的引數也就越多,它的戰術性和戰略性遠大於單打,其中的細節之多,簡直令人髮指。
而混雙的技術含量,則比男雙和女雙還要高得多。
因為男子選手和女子選手在力量和速度方面存在著天然的、不可彌補的差距。
華乒內部有個公論: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單選手,理論上只與男乒一隊的普通球員實力相當,甚至略有不如。
是的,就是這麼離譜。
所以混雙的本質,就是一對實力差距非常大的搭檔,打對面一對實力差距非常大的搭檔。
&n>>
【暢讀更新載入慢,有廣告,章節不完整,請退出暢讀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