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無招的羅九(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麼說非常合理,正因為失去了他的掛,所以孫天龍在昨天的乒超中輸給了王超。”
“實錘了!”
“不,真相是,王超也有一個掛!這是一個子母掛,羅九拿的是母的,王超拿的是小的。”
“是的,我聽說秦門把這個掛把持了七年,時限到了,現在這個掛被朱門拿走了。”
“難怪何敬平最近一年來這麼跳,原來如此!”
歐洲球迷開始自行腦補,他們雖然失望,卻也談不上多沮喪,畢竟這麼多年來早就習慣了,所以腦補著腦補著,就變成了全民調侃玩梗的遊戲。
“華乒的掛”,正是一個流傳了二十多年的長青梗。
唯有莫拉德很沮喪。
他其實心比天高,這一次是奔著奪冠來的,外人說他羅九隻有成勝率,他自己卻覺得有八成,結果真打起來,原來是成。
他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但其實是因為,羅九跟王超的球員特性是完全不同的。
王超在學習技術方面確實比羅九更快,何敬平的這套雙面弧圈球體系他也確實比羅九玩得更原汁原味,但是要說這套體系的精髓誰理解更深,那肯定不是王超,而是羅九。
畢竟羅九練這套東西練了足足七年,從未中斷過。
他能夠在短短兩個月內換膠技改成功,也是得益於他對這套體系瞭解得太深刻了,所以當這套體系進行調整時,他才能最快速度適應下來。
他現在的反手已經不打弧圈了,但是所有對於弧圈的理解卻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然後就要說到莫拉德的技術了。
莫拉德是典型的雙面弧圈球技術。
事實上,當今世界乒壇所有的新世代球員,只要是用橫拍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用的都是雙面弧圈球全臺無死角進攻體系。
如果用容器理論來做比較,那麼歐洲所有球員的這套體系都是一個自主閉環,閉環有大有小,但都不完整,因為歐洲在乒乓球的技戰術研究上確實不夠完備,他們憑單人之力很難搞出真正完整的體系出來。
唯有何敬平這種技術天才,借用華乒這種特殊的全國體制,集思廣益,七年來修修補補,才能最終研究出這套真正意義上的完整體系,它是一個最大的閉環,它包羅永珍,無所不融。
王超目前運用這套體系,打的還是體系中自帶的各種變化套路,用武學境界來形容,這叫“有招”。
有招就會有破綻,也才會被針對,所以港區公開賽,他差點被拜耳挑翻。
但羅九打這套體系打了七年,以前只是苦於打法風格與自身特點不符而已,問題出在發揮上,而不是理解上。
如今打法風格與自身特點融合完整,那麼他就直接進入了“無招”之境。
所以歐洲教練團們給莫拉德設計的那些戰術,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他們設計這些戰術,針對的是羅九近期的比賽影片。
但實際上,何敬平這套體系的變化,足以支撐一百場比賽不重樣,這是一個排列組合的問題,任意排列,無窮無盡。
所以歐洲教練團其實分析出來的東西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而已。
莫拉德用他們分析出來的東西去打羅九,他以為自己很聰明,但羅九看在眼裡,卻並不覺得莫拉德的打法有什麼新奇的,他只需在自身戰術體系中尋找相應的變招,隨機應變就可以輕鬆破解。
從這一點上看,歐洲諸國當初被孫天龍的反手噁心壞了之後提出的那個觀點其實是對的打華乒,不要打講道理的球,要打不講道理的球。
這套雙面弧圈球體系,已經是當今世界乒壇最先進打法的最大道理,任何靠戰術打球的選手,遇到羅九這種人,只有一個死字,歐洲乒壇在技戰術理念上基本上是不要想著趕超華乒了,畢竟他們沒有舉國體制,那麼他們想贏,唯一的辦法,就是出色的技戰術功底+極致的暴力。
好在歐洲人種確實在體力方面有優勢,所以他們依然有希望。
這大概也算是冥冥中的一種平衡。
這時候有人要問了,既然靠技戰術打不死羅九,那孫天龍又是怎麼贏的呢?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孫天龍的閉環,嚴格說來,比羅九還要大上一輪。
他的技戰術體系是秦華昌打造的,雖然不像雙面弧圈球體系這麼自成體系、邏輯自洽,但孫天龍本身卻精通無數技術無數理念,他依靠現場隨機應變,打出來的變化之多,絕不在羅九之下。
羅九昨天晚上之所以夜不能寐,怕的也絕不是莫拉德,而是虎克和西斯菲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