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力量夠強。

三是比較擅長變線。

所以八進四打呂飛揚那場,他打的是以暴制暴。

呂飛揚的正反手進攻都非常強烈,開場就猛衝猛打,以為能直接把米歇爾打懵,但結果卻是米歇爾毫無顧忌的退臺,藉此讓呂飛揚的球速變緩,隨後開始各種臺內前衝弧圈球,正反結合,左右開弓,硬是把呂飛揚的氣勢徹底打下去了。

這屬於呂飛揚太年輕,自以為攻擊力爆炸,殊不知亞洲選手面對歐洲選手時最忌諱的就是純粹鬥力量。

後來呂飛揚接受了場外指導朱澤石的意見,開始打控制,卻因為對這種打法練習不夠,打得磕磕碰碰,效果並不好,米歇爾反倒展現出很不錯的臺內小球控制力,於是打著打著,不是呂飛揚控住了米歇爾,反倒是米歇爾控住了呂飛揚。

於是呂飛揚再無機會,哪怕瘋狂搏殺,竭盡全力想要翻盤,卻依然被米歇爾最終按死在八強的席位上。

縱觀全場,呂飛揚之敗,首先是因為開場策略不對,其次是因為備用戰術準備不足,最後是因為心態不好,打到半途就已經亂了。

這場球王超昨晚已經看過錄影,做過分析,他認為,米歇爾之所以能靠控制球勝過呂飛揚,並不是因為他臺內小球有多強,而是呂飛揚當時心態已經不穩,真正發揮出來的絕不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實力。

事實上,米歇爾的臺內小球只能說比歐洲普遍水平略好一籌,還遠沒到能跟亞洲選手相提並論的地步。

所以對付米歇爾的戰略也非常清晰,一目瞭然,那就是鬥短。

一米九的米歇爾面對近臺短球,即便手感再好,接球的時候也得彎腰或者屈腿,無論如何身體彎曲的幅度都要超過正常身高的球員,這會讓他非常不自在。

面對王超的發球,米歇爾的選擇是把球直接搓到底線去。

他百分之百拒絕鬥短,一定要把球往長了打,寧願被人主動起板,也絕不玩張飛繡花的活兒。

但他低估了王超的發球。

第一個球看似平平無奇短下旋,其實這個球是不轉的。

米歇爾這一搓,球直接冒高,遠遠的飛出了球檯。

王超發球直接得分。

王超繼續發球,看初始姿勢依然是個短下旋。

米歇爾這一次死死盯著王超的手腕動作,打定了主意要盯到最後一刻。

他不擔心自己反應不過來,因為短下旋發球本身就不快,他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但是他沒料到的是,王超在球拍觸球的最後一刻,忽的手肘往上一抬,球拍從水平方向迅速立起,往前猛的一撥,居然直接撥了個極快的上旋球。

事實上發球時的假動作也是雙刃劍,你想騙人,那麼你就無法把力量用滿,只能在最後時刻改變球拍摩擦球的方向,且要以摩擦速度越快越好,摩擦程序越短越好,這樣本身就會降低球的質量。

而若是你假動作做的過頭,甚至還可能在最後關頭收不住勢頭,造成發球姿勢變形,直接自殺都有可能。

但王超的手感在這種時候就顯得非常關鍵,他這個奔球算是把前半段的假動作做到了極致,但最後那一變,依然在弧度、力度和角度上都完全做到了位,於是這個球簡直像是一道白色閃電,一頭紮在米歇爾右手位的球檯底線。

米歇爾沒來得及反應,任憑這球從身側飛了出去。

他米的身高固然有著護臺方面的絕大優勢,但在靈活性上的硬傷也是必然存在的,王超這個發球本質上無非是個偷長,若是換了小個子亞洲球員,再不濟也能退臺勉強救一板,而若是林梓君這種擁有極速天賦的甚至可以直接搶攻,但換成米歇爾,卻壓根動都沒動一下。

王超發球直接得了兩分。

米歇爾拿到發球權。

他站在臺前,齜了齜牙,表情有些鬱悶。

他當然知道王超打他的基本策略是鬥短,他也知道這場球很劣勢,所以他其實是打算拼命的。

所謂拼命,就是當找不到對手的破綻時,就乾脆不管不顧閉著眼睛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