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王者之心(第2/3頁)
章節報錯
王超依然不退臺,手臂閃電般的往左一探,手腕往外一翻,這個動作比擰球的幅度要大些,卻又算不上是個完整的反拉,但效果卻極好,這球剛剛彈起就被他迅速打了回去,又快又轉。
到這時候,秦華昌等人又忍不住想“咦”了,因為他們看得出,王超這個球非常的……漂亮。
它漂亮就漂亮在,非常的隨機應變。
眾所周知,乒乓球有很多固定的擊球動作,但其中絕大多數動作其實在總體上都是相似的。
譬如處理反手球的時候,反手擰,反手撕,反手拉,說白了不過是動作幅度不一樣,甩臂程度不一樣,力量大小不一樣。而正手高吊,正手重弧圈,以及正手爆衝,說白了也不過是在球拍向上摩擦與向前揮擊這兩個因素上給予的配比不一樣。
運動員將這些大同小異的姿勢明確的區分成不同的技術模組,進行分類練習,本質上並不是因為這種區分真的很好,而是因為他們用這種方式,可以比較簡單的形成不同的肌肉記憶,處理反手位不同長度、不同高度、不同速度的球。
但實際上,手感足夠好的話,任何一個姿勢都可以繼續往下細分。
比如擰球,普通人只能擰一部分不夠轉不夠低的球,林梓君卻能擰非常轉非常低的球,這就是因為他們對於擰球時手腕、手肘和球拍角度、用力精細度等各方面都存在著明顯差異。
同樣的臺內球,依然有近有遠。
同樣的出臺球,也是有近有遠。
你對同一個球的處理做得越具體,越細緻入微,那你擊過去的球質量也就越高。
這玩意有點像是武俠裡的“無招勝有招”,最初練習的時候,肯定所有的姿勢都是固定的,你練出來的姿勢越標準,擊球成功率就越高。
但是當你真正打到一定境界,反而不強求姿勢過於標準,因為有時候,你力氣稍微大點,球拍傾斜度稍微多點,揮臂的動作稍微省略點,做一些這方面的微調,反而可以把球打得更漂亮。
畢竟,對方打過來的球,並不像是你練球時陪練給你餵過來的球,處於那麼標準的位置上。
王超此刻這反手一揮,就已經有了這點這方面的意思。
動作不算標準,但卻非常漂亮,給人一種極度合理的感覺。
高明遠那邊就很中規中矩了,又是腳步調整,一手反拉。
眾人眼睜睜看著王超和高明遠在第一個球就拼起了臺內快節奏相持,雙方都不肯退臺,區別在於王超連腳步都不怎麼動,高明遠卻一直在調整姿勢,這樣連續五六個回合下來,高明遠的腳步就散亂下來,被王超看似隨意的一板子打穿了。
。
儘管只是短短的一球,但因為現場所有人都是內行,即便是考核排名墊底的也是各自省隊的佼佼者,論眼力,誰都不差,所以大夥兒這一刻都有些反常的安靜,因為他們都看出來了,王超今天的打法,跟他們在影片和直播裡看到的截然不同。
往常的王超一步一算,小心翼翼,雖然每次都能贏,但總給人一種絞盡腦汁很吃力的感覺,但今天,他太隨意了,站在那裡左右劃拉著,看上去簡直像是練球的時候在偷懶,如果在劃拉的同時打個長長的哈欠,絕對不會有違和感。
但這樣輕描淡寫的打法,卻把高明遠竭盡全力的第一個球給擊潰了。
於是這種輕描淡寫就該換成另外一個詞,叫做“舉重若輕”。
他腳步不動並不是真的不該動,而純粹是他不想動,既然腳下不想動,那他就只能調節自己手上的姿勢,於是他幾乎每個動作都不是完全標準的,但在微調過後,卻都能很好的將球拉過去。
蔡國棟側頭看了眼何敬平,隱隱有所猜測。
果然,何敬平雖然繃著臉,但眼底的笑意和忍不住勾起的嘴角依然出賣了他的內心。
朱澤石則看都不用看,就猜得到一定是何敬平對王超做了什麼。
畢竟,王超半個月前給何敬平打電話時,何敬平壓根就不是自己待在家裡,他一個孤家寡人,每逢過年過節,都是早早就去朱澤石家裡蹭飯吃了,從來就不把自己當外人。
所以何敬平去江城市,還是朱澤石他老婆打電話讓公司秘書幫忙定的票,否則春運期間的帝都,哪那麼容易買得到票?
高明遠再次發球,他猶豫了很久,最終偷了個長球到王超正手位底線。
他知道王超的正手進攻並不犀利,因為力量不夠打不死人,所以王超面對這個球,通常不爆衝,而是有兩種選擇要麼直接擺短,要麼拉重弧圈變線,找機會打組合拳。
但他沒想到,自己剛動,王超就直接側身,然而狠狠的來了一板毫無保留的爆衝。
這一衝力量極大,遠遠超出在場所有人意料之外,打出了一個強烈旋轉的超快球,高明遠因為意外而疏於防範,趕緊去救,球砸在球拍上,只覺得力度驚人,直接衝出臺去。
。
“哇!”小選手們發出低低的驚歎聲。
他們看得出來,王超這一板子有去無回,壓根就沒想過還有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