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局開始之前的短暫休息時間,王超問耿帥:“怎樣才能在比賽的時候興奮起來?”

耿帥道:“很簡單啊,喊出來就行了。”

王超問:“喊什麼呢?”

耿帥一愣。

他從六歲開始學球,至今打了二十年,還從未想過這個問題。

“喊”這種事情,難道不是有感覺了直接乾嚎就行嗎?

還需要考慮具體喊什麼?

“我的意思是……”王超有點窘:“比如說啊,或者噢,或者嗷,或者烏拉,比如足球解說在球隊進球后會喊al,電競選手在單殺對方後會喊nice,而輸掉一場比賽後會說gg,像這樣?”

耿帥硬是用了五秒鐘才搞懂王超的意思,然後表情就變得很奇怪,彷彿在忍著笑,卻又有點忍不住,只能強迫自己板著臉道:“所以你的意思是,想要打得激情點?”

王超點了點頭,臉有點紅。

前世他是頂級名帥,曾經告誡自己的每一任弟子在比賽時激情一點,讓他們放開胸懷,儘量喊出來,也因此留意過很多國手喊的內容。

比如張怡寧喊的是yo,王勵勤喊的是sore,郭躍喊ju,孔令輝喊ie,張繼科馬龍喊的一樣,都是troy。

又比如韓國著名削球手朱世赫喊的是shu。

還有島國的某張氏歸化小球員,贏球之後鬼哭狼嚎,仰天長嘯,喊的是一個三段式長音,具體發音取決於臨場發揮,無法總結。

喊什麼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喊出來,釋放情緒,調動狀態,讓自己興奮起來。

運動員一旦興奮起來,就能發揮出比平時更好的水平。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比賽型選手是很佔便宜的。

譬如耿帥和朱鼎,如果實力完全相等的話,那麼打十場耿帥至少能贏七場。

因為他更激情,更放得開,那麼比賽的時候也就更容易發揮出色。

有的人比賽發揮還不如訓練。

有的人比賽發揮卻遠勝過訓練。

這是人的性格決定的,並不因為認知而改變。

王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比賽狀態是有問題的,但他之前一直沒引起重視。

直到昨天羅九提醒他,他才驀然醒悟。

羅九給他兩條錦囊妙計,第一條他很牴觸,第二條他卻是聽進去了。

否則也不會現在跑來找耿帥請教。

耿帥很認真的幫他想辦法,道:“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不如就學狗叫?”

王超黑著臉不說話。

“那要不學老虎叫?”耿帥說著直接模仿了起來,雙手五指張開,張牙舞爪道:“嗷嗚~~~”

王超有些惡寒。

“你不能一開始就從心底排斥啊,這玩意就是個氣勢,你別想太多。”

耿帥苦口婆心道:“老虎不行的話,學狼叫也不錯啊,啊嗚啊嗚,你是覺得不夠熟悉嗎?那就找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吧。貓你總熟悉吧,可以學貓叫,喵喵喵,還有老鼠,吱吱吱,還有牛,哞~~~,還有馬,嘶嘶嘶,你總不能學雞叫吧?到底是公雞的喔喔喔還是母雞的咯咯噠呢?”

王超聽不下去了,還好這時候裁判吹哨,第二局比賽正式開始。

王超走上球場,想了想,硬著頭皮喊了一聲“啊”,想給自己打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