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指導,您覺得今天誰能贏?”

羅志紅趁機溜到何敬平身邊,低聲搭訕。

他與何敬平在基地共處幾年,哪怕一直小心伺候著,雙方卻始終卻沒什麼交往,原因是何敬平拒絕交流。

也是因為不怎麼熟,所以不能叫何指,得叫何指導,多一個字,便多一分疏離與尊重。

老羅同志今天的算盤打得很好:何敬平不來則罷,既然來看球,那再不說點什麼就沒道理了。

何敬平果然不拒絕,反倒頗有些興致勃勃的意思,道:“今天這場球,不看輸贏,只看大勢……小羅,你難道沒意識到,這是當今直板與橫板之爭的一個縮影嗎?”

羅志紅愣了一愣,驀然反應過來,脫口道:“對啊!”

事實上,從十年前開始,乒壇就已經有了橫板與直板的觀念之爭。

華國乒乓最初是以直板快攻起家的,一代代乒乓人用華國傳統的直板快攻在國際上拿下了一塊塊金牌,為華國人增長了無數國民自信,但不知從何時起,練直板的就越來越少了,大量的橫板開始出現在業餘球場和職業賽場。

橫板玩法來自歐洲,相比直板而言,在左右手方面更加均衡,也更容易發力,除此之外,練起來也比直板快得多。

江湖傳言,直板一年不出門,橫板半年打死人。

當然還有個更慘的型別,叫削球三年才入門……

總之,隨著國際乒聯把乒乓球的標準尺寸越改越大,乒乓球的球速也隨之降低,也就更講究發力,更講究旋轉,於是弧圈球開始大行其道,而橫板,與兩面弧圈球正好完美適配。

與此同時,隨著乒乓球技術的不斷成熟,大量的進攻手段被研究出來,直板在反手球問題上的窘迫也越發凸顯。

傳統的直板反手推擋已經漸漸不能解決問題了。

新創造出來的直板橫打則存在著練習過於困難、成材率太低的問題。

最最重要的是,最近十年來的各大賽事世界冠軍,幾乎清一色變成了橫板。

歐洲已經徹底沒了直板。

櫻花國和泡菜國這兩個亞洲國家還維持著極其單薄的直板血脈。

而華國的政策就更極端了,直接要求國家隊裡必須有一名直板選手,且必須是單打選手,不能是專攻雙打的。

憑著華國在乒壇足夠深厚的內力,從萬千苗子裡選拔,每一屆總能選出一個天賦異稟的直板選手來,苦苦的支撐著世界乒壇的直板一脈。

而這一屆華國國家隊的直板代表,正是在昨天晚上輸給漢斯.拜耳的白峰。

“王超已經是我這些年裡見過最有靈氣的直板了,他把直板選手正手臺內球的細膩發揮得淋漓盡致,就連一手直板橫打也頗有幾分白峰的風采,唯一的遺憾是力量不足,直板選手賴以成名的正手爆衝,他玩不出來。”

何敬平語氣裡帶著幾分感嘆:“若是七年前看到他,我肯定要搶著收他做徒弟的。”

羅志紅微微點頭。

身為市隊總教練,他的資訊還是很靈通的,隱約知道何敬平辭職的真相,他只是心中有些震撼,原來何指導對王超的評價居然這麼高嗎?

“但您不覺得王超年紀有點大嗎?他都十八歲了,而且小時候沒有專業訓練過。”羅志紅依然問出了這個橫亙在心裡很久的問題。

何敬平微笑搖頭,不以為然:“那有什麼關係?他是天才啊!”

他頓了頓,強調道:“你覺得武力是天才,但我覺得武力只算人才,而王超,可是天賦絕不在羅九之下的天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