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收聖子(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感受到震撼的顯然並不僅僅只有迦樓和黑風老妖而已。
空中的伏羲、句芒、蚩尤等,內心的震撼比起巽風山這些妖族來說,只能是有多無少。
大道之音。
伏羲聽過好幾次,那是父聖尚在時,在鐘山開壇講道,講授的大多都是妖之道、術法、化形那一類的東西,而當父聖開講時,鐘山便也如此刻的巽風山一般,讓所有妖族都為之著迷,乃至連天地都彷彿為之朝賀一般的靜止下來。
這是聖境啊……
那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山族人,那個你甚至從他身上都感覺不到太多靈力的傢伙,竟然是聖境?!
不過,大概也正因為對方的真正實力是聖境強者,所以才能做到‘以弱示人’,才能讓它們這些妖神乃至妖尊都看不穿他的真偽和實力,被他矇騙、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
它們,剛才竟是在衝著一個聖境的強者咆哮?衝著一個聖境的強者嘰嘰歪歪?
伏羲、太一,乃至句芒和蚩尤,此時都禁不住有了一種後背發涼的感覺,雖說它們都已經是站在妖族最頂端的強者了,可一旦遇到聖境,那是真的毫無還手之力。
別的不說,光是剛才那大道之音,就能隨意的‘凍結’它們,分它們的神,那時候若有同境界的妖族要想殺它們,那簡直就是易如反掌。
巽風山有‘聖’!而且可不是不周山那種僅僅肉身成聖,而是如燭九陰一般可以開壇講道、引動天地自然法則的真聖!
是的,聖境也有強弱,那種純粹肉身成聖的,雖然也是極強,但那畢竟只是物質形態,是必然有弱點存在的,若能聚集大量的妖尊,未必便沒有戰勝的可能。
但如燭九陰那種能開壇講道、能隨意勾動天地法則的境界成聖,所謂真聖,它未必比肉身成聖的戰鬥力強多少,但對弱一個層次的妖尊而言,則會形成層次的絕對碾壓,根本就不是數量所能彌補的差距。
難怪孔宣會敗得不明不白,連它自己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了,人家這有真聖坐鎮呢,別說孔宣,便是它伏羲加上句芒蚩尤,再加上還沒過來的六大妖尊一起,也根本不夠這真聖塞牙縫,這還打個屁啊!
不過,妹妹居然是拜了一位真聖為師,這倒是……
伏羲深吸口氣,衝半山腰上林書航的位置深深的鞠了一躬:“是我輸了……多謝前輩點撥之恩,舍妹能跟隨前輩修行,實是她的造化與福分,我大荒妖族自今日起,自當繞道傲來地界而行,絕不踏足此域半步,伏羲此前未識前輩真身,言行無狀之處,還請前輩贖罪!”
說完,他轉身便想要走,卻聽半山腰上那盤古天神的聲音淡淡響起道:“且慢。”
伏羲迴轉身來,內心頓時充滿了警惕與戒備:“前輩有何指教?”
林書航隨手一揮,撤了這滿山的結界,笑著衝空中的四個妖族說道:“寒武人倒行逆施,致使太昊崩潰,你等起義作反,我不但理解,甚至支援。”
只簡簡單單一句話,頓時便讓空中的伏羲等四妖同時眼前大亮。
聽這話,盤古前輩這難道是想要幫大家?
坦白說,這次起義,即便大軍如今已經聚集了八位妖尊,但那也就是和一品妖山對拼一下的程度,至於像不周山、鐘山那樣的超品、那樣有妖聖坐鎮的龐然大物,它們是根本就沒有力量去攻破的,非得將整個妖界都聯合起來不可。
所以伏羲這次起義,主打的思路還是勸降,是言語和大義上的攻勢,是要靠著聖子的身份去策反整個妖界,打這三品巽風山不過只是向整個妖界傳遞一個訊號而已。
可是,如果有一位聖境,而且還是真聖境界的強者願意幫自己,那情況可就完全不一樣了,配合上它的大軍,就算真的打去不周山也不是沒有可能,且周邊的妖山,但凡所過之處,只怕直接望風而降,根本就不會存在任何抵抗,那統一妖界的大業,恐怕也就已經只在一念之間。
但話又說回來了,這盤古天神不是寒武人嗎?若說他選擇在某些立場上不幫寒武人,甚至罵寒武人幾句‘倒行逆施’之類的話,伏羲都能理解,畢竟天神山的共存派就是這樣一支寒武人,可要說居然願意幫著妖族造寒武人的反,實際的去做出叛族的事,那可就真是……
這盤古天神悶葫蘆裡到底是賣的什麼藥?
看到四人渴求的眼神,林書航就知道它們是誤會什麼了,也不解釋,只微微一笑道:“下來一敘吧。”
來時意氣風發、氣勢洶洶,此時真降落到巽風山這半山腰上時,伏羲等四妖則早已是一副恭恭敬敬之態,便連歷來以兇殘著稱的蚩尤,看起來也似乎變得低眉順眼了許多。
聖境面前,誰敢狂?
它們都有刻意悄悄試探,但無論再怎麼試探或感受,那盤古天神身上散發出來的氣息,確實就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妖境界而已。
當然,現在它們誰都不會認為眼前這位真只是個小妖境,只能說聖境的掩飾能力實在是太強了,強到了讓它們都根本無法辨別的程度。
這尊華殿早有迦樓下令不許其他妖族靠近,因此除了林書航、女媧與山族外,也就只有迦樓和黑風老妖等幾個妖神,在這地方,就沒什麼不方便說的話了。
“盤古大人。”伏羲領頭,四妖都衝林書航恭敬行禮。
林書航點了點頭,坦然受之,隨即直接了當的說道:“巽風山以及山族人,早已決定入夥你大荒妖族,共同反抗寒武人的統治,所以你適才的打賭,我並沒有放在心上,當然,如果你不願意,那就當我沒說。”
伏羲適才心心念唸的就是能讓他們加入自己,哪想到這盤古天神居然如此直接,簡直是大喜過望:“前、前輩!這、這……如此甚好!我等求賢若渴、求之不得,怎會有不願意之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