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中人先是不信,朝堂上對此也是嗤之以鼻。

林太尉那是什麼人?在應天軍中訓練時,一個人能打全部新兵的勐人……當初與童貫的一戰,也早已在汴京城中慢慢傳開,更身兼林家本身的神秘性,在汴京人眼裡,林沖那都已經快成神仙了,能遇害?這怕不是什麼敵人在故意散佈謠言吧。

可很快,各種有模有樣的細節便開始隨之而來。

時間是大約十天前,地點是在清溪縣,動手的是金國第一高手蕭遠山,更有龍虎山天師府的張風凌張天師相助,張天師還為此損失了一件龍虎山的道家至寶,隨那林太尉一起陪葬了。

時間地點乃至人物都說得頭頭是道,且涉及的都是當今天下有名有姓之人,不容人不相信。

趙恆這才有些慌了,命人迅速去龍虎山求證,結果自張風凌張天師處得到了明確回應,“自己誤殺了大宋功臣,自知其罪,如今已將天師之位傳於後人,願聽從朝廷發落”。

過程,張風凌不願細談,只是認了這罪而已,而其將天師之位旁傳,據說也與其丟失了一件天師府的道家至寶有關,倒是與流言不謀而合。

可是……這特麼的發落?發什麼落?

在北宋這時代,龍虎山天師府的地位是非同一般的。

由於唐時過於崇尚佛教,因此自後周起,朝廷的態度基本便是抑佛揚道,到得宋太祖的時候,雖然已不再打壓佛教,但道教卻已是天下人毫無爭議的第一信仰,且道教的無為而治與儒家思想較為接近,因此在這個時代是極受推崇的。

而龍虎山天師府,普遍被視為道教領袖,歷代張天師則更是大多獲封國師,無論在朝堂還是民間的地位都尊崇無比。

如今雖說誤殺林沖,但人家主動認罪,連天師之位都讓了出來,擺出認罪伏誅的態度,朝廷還真不好再做點什麼。

怎麼?林沖已經沒了,還要再把這道家領袖也給弄沒了?

張風凌這些年也幫朝廷做了不少事,明面上的背地裡的都有,與各方達官權貴乃至王爺們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被許多人奉為聖師,真要是辦他,在朝廷沒了林沖的情況下,怕是肯定會阻力重重。

如此非但於國無益,徒增內耗,且最後很可能也沒個結果,只能是順坡下驢,責令其自罰監禁的同時,為朝廷找回點顏面,同時也是賣張風凌及其背後龐大的人際關係網們一個大人情罷了。

天師府那邊的事暫且不了了之,汴京這邊卻是有點炸開了鍋。

先是蔡黨死灰復燃,原本的蔡京等六賊雖已被斬,但其黨羽猶在,且因徽宗念著蔡京等人的好,也未曾對其家人下手,只是一律革職而已。

林沖還在時,與趙恆一起把持朝政,自然沒有這些人生存的空間,一個個夾著尾巴做人,上街都生怕被人認出來。

可現在林沖沒了,趙恆又是個沒有決斷力的孩子,蔡家曾經的門生故吏滿京皆是,更重要的是蔡京還在時搜刮的無窮財富,光是吞沒一個造作局就堪稱富可敵國,大量的金銀錢財灑出去,黨羽死灰復燃,朝堂上的事頓時就風雲變幻起來,竟開始有人提議讓蔡攸、蔡絛等人重歸朝堂,理由是如今朝堂上群龍無首,理應有那麼些擁有足夠聲望、震得住群臣的領袖出來,而這領袖位置,除了蔡京這幾個本就被蔡京培養為接班人的兒子外,再無他人可以服眾。

趙恆暫時還算頂得住壓力,畢竟在林書航那裡學了不少,知道國家此前積弱的根結在哪裡,不敢再輕易讓這些朋黨結盟把持朝政,一邊拒絕,一邊也是重用李綱、李若水這些曾經林書航留下來的人。

可他畢竟還只是區區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李綱此時也還年輕,李若水在朝堂上更只是個閒職,並無朋黨相助,其他諸如呼延灼、陸運等武將就更別說了,在整體重文輕武的北宋,這些人在朝堂上是根本就說。&n&nbsp本章未完!

336 大因果(上)

不上話的。

再加上林沖當初爬的太快,無視了太多人,也坑了許多人,當初在的時候震得住場子,但如今樹倒猢猻散,落井下石的更多。

唯一慶幸的是身邊終究還是有個厲害角色,大太監楊戩。

當初誅殺六賊時,楊戩為了站隊林書航,可沒少幫著出力,因此現如今最不願意看到蔡黨重新掌權恐怕就要算他了,即便是頂著滿朝文武的壓力,也是在後面託著趙恆不放,而作為這時代有名的貪官,他自身的勢力也是不小,加上本身的心狠手辣、詭計多端,再有趙恆的堅決,這才勉強頂住朝堂上各方的壓力,沒有將蔡京的幾個兒子給重新放回來。

但饒是如此,蔡黨的勢力也仍舊足以與趙恆、楊戩等人對抗,兩邊勢力如今已然勢成水火,天天在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

眼看著天天吵成馬的朝堂,坦白說,林書航也只能是仰天空嘆。

這次進入北宋場景,他是真有心想好好改變一次歷史的。

一來是為了證實一些自己心中疑惑的、關於模擬器、關於歷史、乃至關於因果等等的疑點和結論,若真證實了,那或許將會是他突破心境,以另一條不尋常之路去突破天仙界限的機緣。

其二,他也是真有些不忍看到靖康之恥時宋人的悲慘遭遇,也想瞧瞧,倘若華夏民族的歷史當真因自己而改變,那還會不會再有屈辱的近代史發生?倘若是一個大一統的華夏民族,自宋明就開始延續,一直到現代,那又會是一個何等偉大的文明?

所以他這次是真的放開手腳去做了所有一切了,乃至於提前挖掘出岳飛、宗澤、韓世忠等名將,並給予軍權和絕對的掌控力,也在朝堂上提拔了李綱、李若水等有志之士,且提前誅殺了北宋六賊,乃至高求等輩。

如此巨大的變化,按理說歷史的軌跡應該已經完全不同了才對,可沒想到啊……

原本已經整頓一新的朝堂,僅僅在他消失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已經亂成這樣,大有朝著繼續將北宋滅亡的方向而去。

想要改變歷史,想要改變如此大的一段因果,看來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得多了,林書航的心態倒是漸漸放平緩了下來,對因果、對大的因果,倒是更有了一番深刻的見解。

你別說,在這維度夾縫中雖然無法修行肉身和真元,但長時間待在這個什麼都沒有的空間中,讓人對靈魂的淨化以及對自我的思考,卻是無比的深刻。

剛開始時林書航本還有些急躁,但自從清溪縣返回汴京後,內心就開始逐漸平靜。

而他等看過了這滿朝堂之爭,看過了無力無改變的大因果,內心開始從平靜變得澹然起來。

他不再天天想著朝堂和金人之事,也不去多考慮模擬器和任務,轉而靜下心的享受起了在這維度夾縫中的生活,彷彿成了一個旁觀者、記錄者,偶爾去朝堂、偶爾在林府,偶爾也跑去汴京城外的名山大川,就著那風景烤烤妖獸肉,放鬆一下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