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豐厚的任務獎勵(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時候也恰好是金人在太原城下兵敗之時,完顏宗望一路望北逃回,狼狽至極,都不知道大同已經失守,帶著殘兵敗將倉皇入城時,才剛入城就已經被應天軍給控制住,將這左路軍的首腦算是一股腦的全給端了。
此後便是城門緊閉,拒絕給那些討回來的殘兵開城門,直到三天後李綱的先鋒大軍開來,兩邊一合兵,這下都不用緊閉城門了,來一個金人殘兵就抓一個……不費一兵一卒,輕輕鬆鬆便已接收了大同。
若說太原和大名是大宋的北邊屏障,那大同則就能算得上是金人在南邊的屏障了,二太子完顏宗望二十萬大軍慘敗,乃至大同失守,連完顏宗望都被宋人抓了去……而更可怕的是,這支打敗了完顏宗望二十萬大軍的宋軍,在奪下大同後竟然並未停止,而是直接轉向朝著東側的燕京而去!
兵貴神速,何況還要救援大名府,必須給金國製造足夠的壓力,當然,大後方的維穩和朝綱肅清也可以開始同步進行了。
李綱是個守城奇才,林書航一邊命李綱率各地持續匯聚來的府兵駐守大同,一邊親自揮軍東進。
同時命負傷的劉風、王貴等人將二太子完顏宗望等諸多俘虜押解回汴京,按時間來估算,倘若一切順利,等這邊囚車到汴京時,大軍估計已經拿下燕雲十六州,解了大名府之危了。
完顏宗望大敗於太原,大同丟失,宋人居然以大同為根基,揮軍東進攻取燕京。
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這訊息還在大宋方面還未傳開,可金人那些四散而逃的殘兵敗將卻已經將這訊息席捲了整個金國。
金國朝堂震動,除了從豐州、奉聖州等處緊急抽調兵力來攔截大同的宋軍外,更是急忙從中京、大定、析津府抽調軍隊馳援燕京。
且這左路軍已然被破,南下伐宋之舉算是遭遇了重大失敗,只右路軍的完顏宗翰縱然是拿下了大名也沒什麼意義了,於是一紙詔書,命完顏宗翰放棄大名、回防燕京。
可這人吶,來的時候好好的,可要是想走?那就沒那麼容易了。
完顏宗翰攻勢放緩,早得到了林沖錦囊的岳飛立刻拆閱了第二個錦囊,一改此前的堅守之策,轉而開始向金人主動出擊,咬住金人,讓其不敢輕易撤退,為左路軍進攻燕京爭取更多的時間。
金人雖是勝了幾場,但完顏宗翰很快就意識到大名府的將帥是在用人命來拖住他回防燕京的步伐,轉而立刻放棄大名,大軍開拔返回燕京。
而這時,岳飛再開了第三個錦囊。
兵員素質的差距,讓大名府想要真正和金人主力決戰是不可能的事,但卻完全可以派遣精銳做一些小範圍的騷擾,不跟你主力碰面,但就是讓你撤得不舒服、不順暢。
林沖將這種戰術稱之為‘遊擊’。
精髓就在於敵進我退、敵退我打,簡簡單單八個字,看似容易之極,可真正要做到掌握其精髓,實則是件難如登天的事,因為你很難把握那個進退的度。
不管進還是退,若說進,進快了,你退不出來,進慢了,你則打不到敵人的七寸上。
而要說退,退早了,你沒有騷擾的效果,退遲了,你得全軍覆沒。
林書航這游擊戰的八字真言,即便加上了詳細的註解,可大名府在兵分四路的情況下,韓世忠、宗澤這兩路只能勉強做到進退有度,效果雖然顯著,但戰損頗高,三千人馬打了這兩天下來已折損近半;而張叔夜領的那一路雖是未遭受大損失,但卻是完全沒有起到應有的騷擾效果。
反觀只有周侗那一路,堪稱是在戰火中迅速學習,區區兩千兵馬,將完顏宗翰親自率領的金人主力兩萬中軍給騷擾得痛不欲生,想撤打找不到人,想撤卻怎麼也撤不快,從大名府到燕京短短几百里路程,生生被拖了七八天了還沒走到,讓完顏宗翰直感覺天天都是腦袋氣得冒煙……
周侗顯然沒這個本事,真正有這本事,是他徒弟岳飛!
天生的軍神,對軍事戰術的理解堪稱是無與倫比,無論什麼樣的軍事理念,只要稍經點撥,那都不是掌握的問題,而是直接就能舉一反三。
天才!說的就是這種,即便是以林書航的眼光來看,古往今來能達到這份兒上的天賦者,恐怕都不出雙手之數……
而此時自太原出發的左路軍,林書航故技重施,在李綱的先鋒軍剛抵達大同時,就已經讓此前奪了大同的五百應天軍精銳,搶在訊息散佈開之前提前潛入了燕京城中。
而完顏宗翰這股金人主力被大名府拖住,從各地臨時抽調馳援燕京的金兵又相隔較遠,以至於此時的燕京城其實相當的空虛,僅只有五千多守軍。
五千守軍固然不是這五百精銳就能直接拿下的,但當五百精銳在城中埋伏妥當之後,等林書航的大軍抵達燕京城時,第一波攻城直接用大軍羊攻西城門,將大量守軍吸引到西門之後,再被這五百精銳自東門內部殺出,奪取了防備力量相對較弱的東門,開啟城門。
而城外早已有林書航親自領陣的五千精銳,裡應外合之下,輕輕鬆鬆破開東門殺入城內。
那邊西門還沒破,這邊燕京的指揮部已經掛上了宋軍的旗幟,拿住了剛調來鎮守燕京的完顏婁室。
可憐這完顏婁室,金國滅遼之戰中赫赫有名的一代功勳名將,接到大同被攻陷的訊息後,昨天晚上才被緊急調來燕京,結果剛到燕京連屁股都沒坐熱、連這邊的情況都還沒模熟,燕京城的佈防都還沒開始,結果就已經被人直接殺入府中給捆了個嚴嚴實實。
燕京告破,整個攻城戰自西門開始攻城到城破,僅僅只用了不到一個時辰而已,而此時,完顏宗翰回援燕京的主力部隊,距離燕京都尚且還有兩天的路程……
這是真正的兵貴神速,從太原的絕對劣勢、險些破城,到防守反攻,一路拿下大同、燕京,前後不過一週的時間。
要論兵力強弱,林書航臨時組建的這支遠征軍事實上是並不足以碾壓金人的,無論是其兵員素質、乃至指揮官的綜合素質,與金人最多也就只在伯仲之間,整體兵力上甚至還大有不如。
但卻強在了軍隊的服從性、強在了敵我攻防轉換的速度、搶在了林書航的前瞻性,更強在了金人對宋人一貫的輕視上。
這打的完全就是金人一個措手不及,反應不過來,否則但凡給金人一點反應時間,比如三五天時間,讓金人將兵力集結起來、讓金人的統帥掌握到最新的敵軍情況,那此戰的結果或許就要完全逆轉了。
指揮的藝術,戰爭的藝術,這短短几日下來的勐攻勐進,讓林書航竟升起了一絲異樣的感覺。
歷來古人崇拜的諸如‘岳飛’、‘諸葛武侯’、‘韓信’等等千古名將,各種神機妙算、料敵先機,但在同樣學習了奇門遁甲、且達到地仙境界的腦袋運算速度之後,林書航再去看這些人時,已然不會覺得太過驚豔,他們的許多判斷和所作所為,林書航感覺已經是能看得懂,甚至自己也能提前想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