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定王趙恆(第2/2頁)
章節報錯
整個世界此時彷佛都變得無比的美好,讓趙恆陶醉其中。
可天機的推演卻仍舊還未完,而真正的噩夢,也是自此才剛剛開始。
童貫大軍攻伐南京失敗之後,大概是讓金國看到了宋軍的孱弱,因此在吞併了遼國以後便已立刻南下,而面對金兵鐵騎,北宋邊軍是一觸即潰,童貫的二十萬大軍連一次像樣的抵抗都沒阻止起來就已經兵敗如山倒,被金兵一股氣打到了汴京城下。
所以,父皇的退位只是因為他不想去面對金兵的鐵騎而已,讓他這皇太子上位,不過只是想讓他去承受世人的非議、去面對金兵的蹂躪……
剛剛才感受到了那麼一絲父愛的趙恆,立刻便接受了冷酷的摧殘,可他來不及傷感,因為一波接一波的事兒在天機中不斷的被推演出來,已看得他眼花繚亂。
在眾多投降派的叫囂中,一個年輕的臣子,似乎是喚作李綱的,力排眾議選擇了在汴京抵抗,自己將之委以了死守汴京的重任,並立刻處決了童貫、蔡京等國賊,使得汴京城中上下一心,總算是將不可一世的金兵給阻止在了汴京城外。
可畢竟自己耳根子軟,才剛看到汴京穩定,便受朝中主降派的影響,想要與金兵議和。
不但撤掉了李綱的宰相之位,還答應了金兵數千萬金銀的賠償要求,可沒想到金兵剛剛退走,來年便又來複攻,這次沒了李綱,汴京很快便被金兵給攻破。
大宋亡了……
作為一國之主,他親自去金兵營中求和,卻被金主冷落,將他堂堂一國之主,只安排在軍營齋宮旁邊的幾間小屋裡居住,屋內陳設極其簡陋,不過一張土炕、一張破桌而已。
受盡冷落之後,才是許他寫降書,可卻就連這一份降書,都被金人以各種理由退回,讓他重寫,寫了足足四次才算過關,最後還讓他這皇帝領著眾多大臣三跪九拜,對金主完顏阿骨打行人臣之禮,自稱下官,此後更是將之直接監禁在金營中不予放回,以此向宋朝索要財帛不說,甚至連隨意一個金國將領都能對他動輒呵斥,呼來換取,辱之至極。
而汴京被幾經搜刮,皇家官宦尚且已經節衣縮食,普通汴京百姓則就更慘了,無以為食,將城中樹葉、貓犬齒盡後,竟已經開始割餓殍為食,再加上疾病流行,餓死、病死的不計其數,金兵雖未入城屠殺,但汴京的慘狀卻是不亞於被屠城,十戶不足其三,滿城屍首,非筆墨所能形容。
堂堂大宋,天子腳下,竟慘狀至此……趙恆看及此處,氣得渾身瑟瑟發抖。
“夠了!夠了!夠了!”
身為皇室,誰能受得了如此羞辱?趙恒大喊,可在這天機畫卷中,他喊的聲音無人能聽到,想要做什麼也根本是身不由己,只能跟著那畫面不斷的往下看去。
可沒想到,這才僅僅只是羞辱的開始。
金人終於在汴京搶夠了,也已將汴京搜刮乾淨了,於是將他與太上皇宋徽宗,乃至整個皇宮後宮嬪妃宮女等共計三千人,加上文武百官,俱都被金人押解,作為俘虜隨其北上。
不論是趙佶的嬪妃、還是他趙恆的嬪妃,金人想要玷汙便能隨意玷汙,堂堂兩位帝王,眼看著自己的嬪妃供人淫樂竟不敢吭聲,甚至二帝哪怕仰天悲哭長嘆,也會被金人厲聲呵斥,更加羞辱……自殺死的、被姦汙死的,沿途因生存條件太差、趕路太辛苦而病死的不計其數,等到得上京時,數千人的隊伍竟已只剩下了千餘。
然後便是各種折騰,讓趙恆父子穿孝服跪拜金人祖宗,稱之為獻俘禮;命人將他父子的脖子牽繩,後面跟著群臣,就像牽羊一樣拉扯著一串前行,為完顏阿骨打表演所謂牽羊禮;乃至趙佶被封為昏德公,趙恆被封為昏德侯……
趙恆咆孝著,可卻毫無作用,天機的展示並不會因他的不爽而停止。
活得不如豬狗,這樣的日子和畫面,讓趙恆哪怕只是旁觀都有種生不如死的感覺。
直到金人玩夠了,將二帝趕去邊陲小城五國城後,日子才稍微安定了一點。
這時候的宋徽宗趙佶總算是醒悟了許多事,與趙恆相依為命,也算是念起了這兒子的好,讓趙恆終於是感受到了一把這輩子都缺失的父愛。
可好景不長,徽宗病死在五國城,其屍體竟被金人燒作燈油……
看到此處的趙恆,終於是不再咆孝了。
在那‘天機’中的他不再咆孝了,那是因他已經認命,任誰經歷過了這悲慘的人生之後,都會認命的。
而在旁觀的他也不再咆孝,那卻是因他已經看懂了一些東西,甚至也終於感覺到了這算命道人的目的……對方顯然是有目的來接近自己的,但那又怎麼樣呢?
這一切太真實了,而且真實到讓趙恆完全找不出任何一絲邏輯上的漏洞來。
一個能在幾歲時就學會隱藏自身情緒的男人,會真的是蠢人嗎?
不是的,趙恆很聰明,甚至,他也有報國之心,有著還算不錯的三觀,否則正史中,他就不會在即位後立刻處決了童貫等北宋六賊,不會在當時起用毫無名氣的李綱,也不會在後來金兵二次攻擊汴京、幡然醒悟時,選擇親上城頭慰問士兵、與守城軍士同甘共苦,更不會在汴京失守,金人要求宋徽宗去投降時,選擇代父前往……
總的說來,趙恆是有一定膽識的,有一定謀略的,也有一定眼光的。
之所以他會有罷免李綱、向金人求和的昏招,不過只是因為當時朝堂上的主和派勢力太大了而已,只不過是因為他背後還有一個太上皇趙佶想要投降求安穩,仍舊還把控著朝堂上許多的話語權而已。
他一個剛剛登上帝位的年輕人,拿什麼和這幫老狐狸玩?有什麼底氣去堅持他自己一開始的所思所想?
能在一開始時力排眾議的啟用李綱,那其實已經是相當牛叉的氣魄了,但胳膊擰不過大腿,以當時的朝堂結構而言,守城失敗終歸是個必然的事。
說白了他就是個很冤的皇帝,從頭到尾,他並沒有真正的完全掌控過北宋,身邊又有太多將他帶偏的小人,若是換做其他人來坐這個皇位,其實也未必能做得比他更好了。
這,便正是林書航選擇他為突破口的原因!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