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案被冤,牢獄之災……

除了在這個自稱學生的楊文廣處套話,又花了兩天時間,透過與獄卒閒聊比對,林書航大致瞭解自己現在的處境。

他姓林名特,官至當朝刑部尚書,也是如今林家的家主。

林家自林月如生林嵩,傳至現在,不過才只僅僅歷經了五代,如今是公元1018年6月,真宗天禧二年。

林特是林嵩的曾孫,自己此前對身體的判斷相當準確,林特現年已有67歲,為當朝刑部尚書,林家亦為當朝旺族,不敢說權傾朝野,但也算得上是北宋核心人物之一了。

事件的起末源自於一個月前西京洛陽出現的帽妖案,有河陽三城節度使張旻上書,稱‘近聞西京訛言,有物如帽狀,夜飛入人家,又變為大狼狀,微能傷人,民頗驚恐,每夕皆重閉深處,以至持兵器捕逐’。

謠傳鬧市有妖怪,民間這類傳聞本就不少,這本不算是什麼大事,但能嚇得民眾人心惶惶,以至家家戶戶閉門不出,對社會秩序造成了嚴重影響,這就屬於大事了。

往小了說,這會一定程度的影響上層統治,往大了說,這有可能有人在圖謀不軌、心竊社稷。

於是真宗下令刑部徹查此事,一開始時抓了幾個道士,說是妖道作法、禍亂西京,而主管此事的,就正是時任刑部尚書的林特。

可等林特去西京查了一圈,所謂的妖道明明已經被關押了,可西京仍舊還有帽妖出現於夜空之中,且能發光,形頗巨大,即便在高空中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林特是個文人,本是信奉孔夫子‘子不語亂力鬼神’那一套的,但親眼所見,不得不如實回報,結果就出了岔子……

宋真宗趙恆是個不信鬼神的,原本派林特去西京,就是要他平息謠言,結果連這當朝刑部尚書都口口聲聲‘帽妖帽妖’,豈不是在妖言惑眾、蠱惑人心?

再加上朝中政敵藉機落井下石,攻奸林特蠱惑人心、圖謀不軌,於是被真宗下令暫革官職、打入這天牢之中。

不止是他,連同朝中一系列林家派系的官員,也都是革職的革職、查辦的查辦。

那天晚上學生楊文廣所謂的‘梁少保、左詹事、張同知等大人已聯名上書’之事,對朝堂而言不過只是一點小小的插曲,上書所述,也並非是真正的站到林特一邊為他辯駁,不過只是懇請皇帝看在林特曾經功勞的份兒上,從輕發落而已。

這顯然指望不上。

至於楊文廣所謂的京城出現帽妖,皇上只要親眼目睹,又或是眾口一詞,便會相信林特的奏報,並且放他出來云云,那顯然就有點太異想天開了。

朝堂上的黨派之爭,林書航即便沒有經歷過,但至少也明白這肯定不是‘對與錯’的問題。

他一個堂堂刑部尚書,能被直接下獄,這是斷案對錯的事?內裡的情況不知有多複雜,斷然不是所謂帽妖出現在京城就可以為自己佐證什麼清白的。

林書航倒是不著急。

皇帝縱然能輕易關押一個刑部尚書,但要說問斬,那也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自己眼下雖然受困,但只要等模擬器吸收靈元體力的十天虛弱期一過,小小牢籠,自然是困不住自己,哪怕這個世界的天地靈氣已經很稀薄了也不影響,畢竟金剛不壞之身還在,那自然是想留便留,想走便走,就看到時候局勢如何了。

相比之下,他倒是對自己這個學生更有興趣一些。

那日晚上時便曾旁敲側擊的求證過,不是同名同姓,這位楊文廣,正是著名的楊家將中,六郎楊延昭之子。

說到這個,現代倒是有許多人都被帶偏了。

在真實的歷史上,楊文廣並非是楊宗保和穆桂英這兩個杜撰人物的兒子,而是楊延昭的長子。

至於楊延昭這所謂的六郎稱呼,也不過是因為遼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星鎮幽州,是他們的剋星,因此把楊延昭稱為楊六郎,也被演義給照此編撰了下來,可事實上,楊延昭乃是楊業的長子……

關係有些亂,與演義大相徑庭,也不似唐朝李玄霸那般有林書航這個‘冒充者’去帶節奏,倒是給了林書航幾分更加真實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