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新的身份(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通大義凜然的說法,感動得那千多士卒淚流滿面,誓死追隨。
林書航在旁邊看著倒是沒什麼感覺,對此早已是司空見慣,不管是當初是劉秀還是劉備,都和這太宗的思路一樣,顯然成大事者,無時無刻都在惦記著收買人心。
再說了,李世民這個‘不放棄’可是有相當水分的。
先前從瓦崗軍的亂陣中衝出來後一路翻山越嶺,到得山峰高處時,林書航分明已經瞧見下方瓦崗軍的大部隊已經轉向了西側,不管是另有戰略安排亦或是被那方向的隋軍吸引了注意,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並不是瓦崗軍這場戰役的首要目標,既已被他衝了出去,那便必不會再派人來追趕。
既如此,賣個不拋棄不放棄的人設又有何妨?
一次性通關任務的提示中,說是要讓林書航護送李世民到四平山,可如今李世民卻要去餘杭,也是把林書航搞得有點糊塗了。
別說道路不同,便是所謂的四平山,在林書航看來也是挺扯淡的一件事。
那是隋唐演義中虛構出來的地方,壓根兒就不存在,歷史上本也沒有什麼十八路反王齊聚四平山的記載。
唯一與這地名相近的,是餘杭與寧波之間的四明山,那當往剛才交戰處的東南邊走才對。
或許是自己對隋唐歷史的瞭解,與真實的歷史不太一樣。
畢竟隋唐時期的各種英雄傳說雖然也很火爆,但卻遠沒有三國那麼深入人心,沒有一個所有人都認可的統一版本,便連各方史書上所記載的,其實互有出入。
自己眼下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少用曾經瞭解的歷史知識來套用定律。
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說不定那模擬器所謂的護送到四平山,是指餘杭城中的一座假山景觀呢?
林書航要斷後,帶著此前稱他為少主的中年男子遠遠的吊在大隊伍後面,倒是終於逮到機會和他單獨聊聊。
聽到林書航問他叫什麼名字,那人陡然激動了起來,口中喃喃顫聲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林書航淡淡的等他平復心情,激動了約莫十幾秒,那人才稍稍平靜下來:“回少主……不,回恩仙的話,我叫胡鐵兒!”
他一邊說,一邊從懷裡摸出一物。
那是一個木盒子,開啟之後,裡面裝著的竟然是一本精心裝訂的林氏族譜。
果然……
其實一聽到‘恩仙’這個稱呼,林書航就知道這傢伙一定是被林家託孤了,結合上次三國時代的通關評語,想是當時的林家少主還太小,甚至說不定還只是個襁褓中的嬰兒,自然只能將林家的秘密託忠僕流傳下來。
曾經的羊皮卷看來是沒用了,想想也是,那張羊皮卷自西漢末年時的喀納斯傳下來,那是公元20年左右,如今卻已經是隋大業九年,也即是公元613年,這中間橫跨了將近六百年,任他如何儲存,那羊皮卷估計也都該化成灰了。
此時接過胡鐵兒遞上來的族譜,一邊翻開檢視,一邊聽胡鐵兒將林家後事一一道來,果然與自己猜想的相差不大。
原來林家自三國之後,有孔明和趙雲一個傳授道法、一個傳授武藝,因此林家此後幾代都是人才輩出,特別是道法。
林氏一脈對修行道法居然相當有天賦,出了好幾位名傳當世的真人,加上族中人丁興旺,許多子弟都兵馬嫻熟、又多有在朝為官者,因此名氣極大。
而至北周周宣帝時,林氏族長林威,因其道法精深,深受周宣帝喜愛,官至太師,兼太常卿,主管北周的祭祀祈福等活動。
林威此人倒是個人才,即便官位顯赫,也從來不飄,恪守祖訓,非但約束家人與民為善,且從不參與國事紛爭和黨派之爭。
而隋文帝楊堅廢黜周宣帝后,改朝換代清算前朝餘孽,像林威這樣風評既好、又不掌實權的祭祀官員,原本是並不在清算之列的,可偏偏楊堅是個信佛的……
這就牽涉到佛道之爭了,再加上林家本就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又隱隱是當時的道家領袖,豈能得到楊堅的信任?
再加上曾經鋒芒太盛,自然也惹人眼紅嫉妒。
總之,就這麼惹上了禍事。
林威主動辭官,約束族人,戰戰兢兢的過了幾年,於開皇十五年,也即是公元595年,被人告發說林傢俬下操練武藝意圖為北周復國。
楊堅早就想收拾林家,只是對方低調,又於民間頗有聲望,一直沒得機會,此時既是為了剷除禍患也是為了打壓道教,因此輕信其言,將林威一家滿門抄斬,只留下一個三月大的嬰兒,被林威的徒弟胡鐵兒抱走……
託孤之言自然就是林家一直流傳下來的有關恩仙的秘密,且除了這族譜之外,還另有林家流傳下來的槍法與道術各一卷。
胡鐵兒自此帶著少主流亡江湖十餘載,按當初林威託孤之言,怕他一心想要報這不可能報的仇,反而毀了自己,因此只隱姓埋名的生活,按照書中所載,教授少主槍法與道術,卻不告知他身世,只等哪天自己萬一不行了,又或至少是等少主三十歲後,才能將實情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