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這首歌詞立意高、視野闊,雖有點空嘆其志,但畢竟符合劉備當時鬱郁不得志的心態。

二來那時的劉備剛在水鏡先生處得知了臥龍鳳雛道號,日思夜想,誤以為徐庶是這二人之一。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當時的劉備在新野並無任何危險,所以能有膽子去試用徐庶,此後才會在長達半年的時間中被徐庶的才學折服,把新野的軍事大權徹底交付與他。

可現在呢,曹仁大軍已盡樊城,攻擊新野已經近在眼前,當下新野即將面臨的戰事才是劉備心中所念所想,哪有空去感慨什麼悲風秋月與不得志?

何況他從水鏡先生處聽聞的臥龍鳳雛之事已經過去半年之久,卻一直不得訊息,怕是已經淡忘了許多,又還怎會被這首長歌再度吸引?

所以現在真要照著念出來,恐怕只會博來劉備一笑,嘆一聲‘狂士’而已。

還好畢竟是兩千年後的人……肚子裡別的東西不多,詩詞歌賦最多。

此時趙雲正看著他,似是已對他古怪行為起疑,倘若再有遲疑,怕就錯失良機了。

林書航暗道一聲‘得罪’,哈哈一笑,故作狂放之態朗聲念道:“蹉跎十載起一經,干戈寥落漢室傾,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落葉輕,新野市集說心也,將軍面前喊將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唐宋的七言詩詞形式,在三國時代並未出現的過,絕對的前所未有。

但說實話,中華文化的美妙之處就在於此,美好的文字,不管是千年前還是千年後,不管你理解還是不理解,你都會感嘆其美,這一點審美,華夏人幾千年來都沒變過。

文天祥的這首《過零丁洋》本就大氣磅礴,讀之朗朗上口。

林書航雖是將之稍稍改動,將文天祥的經歷換成了林浩然的經歷,將背景也從南宋換成了東漢。

他不是什麼大文豪,如此文學性雖必然有所減弱,但一來應景,二來關鍵幾句磅礴大氣仍在,三則是劉備等人本就不懂什麼七言絕句,但覺這詩詞對仗工整、韻律極美,其文字所含的深意更是大氣磅礴、一派浩然正氣之象……

蹉跎十載起一經,這是說人家十年求學所治經典;

干戈寥落漢室傾,那是說中原戰事已快接近尾聲,東漢馬上就要亡了,可不是嗎?曹操剛平定了北方,如今數十萬大軍對荊襄和江東虎視眈眈,當下任誰眼中,這都是曹操即將大一統之兆。

山河既然破碎,身世自然沉浮,宛如落葉一般輕賤,今天來這新野市集上說心事,在將軍面前喊將軍,豈不正是告知新野危也,馬上就要被曹仁將軍了嗎?

至於最後兩句……這實在已經不用點評,濃縮了一切精華,那可是能真正流傳千古的東西,還唬不住一個劉備?

更要命的是,人家‘照漢青’,擺明了是忠於漢室,這才是妥妥的自己人啊!

劉備是個識貨的,也正兒八經的師從大儒盧植,治過經典、學過詩歌,此時聽聞此詞,既覺對仗工整新奇、從未曾聽聞,又覺朗朗上口宛若經典,更兼大氣浩然,將那對漢室忠誠的滿滿家國情懷躍然於紙上……

劉備禁不住虎軀猛然一震,抬頭朝林書航的位置看來。

卻見是個頭戴斗笠、穿著漁民裝束的隱士,正當街而歌,面帶笑容看向他。

而再一看那人的容貌,當真是眉如翠羽、目如朗星,鼻若懸膽、長身玉立,神明爽俊、容止可觀。

如此丰神俊朗的才俊,更兼出口成章,言語間透露出其胸懷大志……

這年頭可不像後世那樣人人都能忽悠幾句,但凡是能如此出口成章的,那都必然是真正的大儒之輩,再加上林書航那該死的魅力值,更加上他身周市集上芸芸草莽對比,這效果……簡直了!

劉備這幾日正為曹仁李典偷襲拿下了樊城,斷了新野和荊州的聯絡而煩心不已,雖然眼下曹仁還沒有要出兵攻佔新野的意思,但那顯然是遲早的事。

他正愁不知如何應對,正愁身邊沒個能真正幫他出謀劃策拿主意的人,結果……

天助我也,此乃大賢之士!

身後的趙雲對詩詞歌賦什麼的,可沒有這麼多鑑賞能力,但看劉備的表情,已然知他心意,小聲說道:“主公,可要我去與那先生搭話,詢問一二?”

劉備一擺手,目露渴求之色:“不,我當親詢之。”

他還不忘稍微整了整衣冠儀容,這才大步走出那店鋪,朝著林書航而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