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了,即便公子扶蘇被賜自盡,欲討真相時,卻也未曾帶走邊關一兵一卒,以致孤身而回,被箭射穿顱而死,就葬於陛下這皇陵之外的陪坑中。”

“而大秦危急,待各地揭竿而起時,朝堂已無精銳之師、無善戰之將,是以滅亡,否則以秦百戰之師,即便二世殘暴,也不至於僅存十餘年。”

秦始皇笑了起來,似乎並不在意林書航所說‘秦二世而亡’的事兒,反而是目光灼灼的看著他,緩緩開口道:“這麼說來,以你所謂兩千年後的眼光,以後世之評價,認為是朕錯了嗎?”

看起來是道很危險的題,但其實,這又是一道送分題。

“世事只有因果,沒有對錯。”

林書航對視著秦始皇的眼睛,這一刻,他忘記了這是模擬器的場景,而是漸漸進入了狀態,彷彿真在兩千多年前面對這位千古的傳奇帝王,與之對話古今。

“車同軌、字同文,焚書坑儒,消滅六國分歧文化,陛下的選擇,讓當世無數儒生怨聲載道,被罵為不義。”

“建皇陵、修長城,讓當世無數平民苦不堪言,被無數人斥為不仁。”

“下令戍邊,不得回援,讓大秦精銳永鎮邊疆,致使內部空虛,無兵可用,以至二世而亡,被稱為不智。”

“在當世人眼中,陛下是為不仁不義不智之君!”

林書航一直有注意對方的表情,卻見秦始皇的眸子中依舊古井無波,彷彿對這些世人的評價毫不在意。

“可他們卻不知,車同軌、字同文,使我華夏文明得以凝聚統一、千年不散,萬里長城讓北部匈奴始終無法牧馬南疆!而不得回援的軍令,更是第一次讓華夏民族真正認知到了誰才是真正的外族和敵人!”

“陛下曾說過秦可以滅,但華夏族群不能滅,秦可以亡,但華夏族群不能亡!”

“若以兩千年後看結果……結果如你所願,兩千年後,華夏仍在!”

擲地有聲的聲音,越說越激昂,而那張一直都古井無波的臉,此時終於微微顫動了一下。

坦白說,他現在才真的開始有點相信林書航真的來自兩千年後了。

不是因為對方拍了他幾句馬屁,而是因為在這當世,沒人能有他這樣的戰略眼光,沒人能知道他為什麼下令邊軍不得回援勤王,更沒人知道他為什麼一定要花費偌大的精力和代價去實行車同軌、字同文,去統一那些平民所用的度量衡!

即便是當初極力配合自己新政的李斯等人,從其根本心態上出發,他們想的也只是用這樣的手段來加強大秦中央政權的統治,豈能知道他這始皇帝胸中真正的韜略和抱負?!

這個世界,沒人能懂他,這是秦始皇生前最大的遺憾。

所謂高處不勝寒,他終其一生,縱橫捭闔,雖得盡天下,雖收攬了天下無數的才智之士,可卻竟然找不到一個與他想法相同的人!

唯有眼前這後生,這個一身工匠打扮,卻號稱來自兩千年後的後生。

只有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是啊……秦可亡,華夏不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