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和沸儒在奧斯卡的片場一直待到了下午的兩點鐘才離開。

他們之所以耽擱了這麼久的時間,還是以為要帶劉鋒熟悉一下會場的佈置,同時也想要講述一下注意事項。

雖然在劉鋒來的那一天,沸儒已經和他說過這些東西了。

不過在怎麼頭口表述,也沒有他親眼看到來的有效果。

所以,整個過程中沸儒幾乎都在一個個的講述過去,特別是當他們看到大廳中間的安排表的時候,看的就更加的仔細了。

因為上面明確的標註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的各個過程,已經大概所需要的時間。

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藝人們都知道,他們應該在一個大概的時間宣佈獎項的獲得者,好讓他們心中都有個準備。

所以對於這一部分的研究,就耗費了兩個人好長的時間。

緊接著就是開始找各自的座位了。

雖說在影片上看大夥好像都是隨便坐的,但只有進入片場的人才知道,他們的位置都是很有講究的。

而且劉鋒透過觀察座位表就發現了一個規律。

通常一個獎項中,獲獎機率較大的人,都會被安排在觀眾席的中間位置。

這樣不至於太后,也不會太前!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安排,劉鋒也大致猜測到了原因。

因為如果這些獲獎者離頒獎臺太近的話,他們上場的過程就會縮短,這樣就不利於攝影師的捕捉了,同時也不利於現場氣氛的醞釀。

別到時候還沒開始吶喊助威,獲獎者就已經出現在講臺上了......

而離得太遠的話,這些人前往頒獎臺的過程就會被拉長。

這樣一來的話,攝影師就需要更長時間的捕捉他們。

可是隻要是導演專業或者是攝影專業的人都知道,當一個畫面停留太久的時候,就會讓人失去一定的期待感和神秘感。

可要是遵守那種剛剛好的拍攝方式的話,多出來的時間又沒有什麼值得轉場的。

所以,想要有最好的效果,那也就只有一個辦法了,就是將最有可能獲獎的人員,都集中在觀眾席的中間位置。

這樣就不會出現上述的情況。

所以,奧斯卡為了最好的感官體驗,也頗為下功夫了!

當然,也正是因為知道了這些,就讓劉鋒對於自己的位置更加的感興趣了。

於是乎,他便開始在座位表上搜尋自己的名字,花費了好長一段時間,他才看到了自己作為。

而座位表上面所標註的位子,正是觀眾席中最中間的位置!

這說明什麼?

要是劉鋒之前的猜測沒有錯的話,那就說明他就是那個極有可能能夠獲得獎項的人!

因為就座位表上的位置,他處在一箇中間到不能在中間的位置了!

所以當他看出這些的時候,再按照他之前的理論,他就是那個最有可能得獎的存在了。

一想到這裡,劉鋒臉上的表情立馬就發生了變化,變的極為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