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傷腦闊......(第2/2頁)
章節報錯
又要找硬度高的,但又得找質量相對來說較輕的,並且最好還要適應各種環境,比如高溫和超低溫,但這樣一來對材料的要求就非常的高的。
硬度可以定義為物質抵抗變形的能力,可以有最硬的天然物質,目前就是金剛石了。
人工合成的物質,例如碳炔,甚至石墨烯都可以有比金剛石更好的理論硬度。
首先金屬物質形成的基礎是金屬鍵,金屬鍵是一堆可以滑動的原子,以及瀰漫在原子中的“電子氣”構成,原子可以滑動。
因此純的金屬韌性都很好,硬度什麼的,那是天然不及共價鍵的物質,例如氮化硼,碳化鐵,三氧化二鋁等等......
那麼,增加金屬的硬度,實際上就是要限制原子的滑動,所謂合金,是改善金屬的特性,例如抗腐蝕之類的。
並不是僅僅為了增加硬度,因為單有硬度沒什麼多大的用處,例如最便宜白口生鐵幾乎是純碳化鐵,質地很硬。
但是你卻可以輕鬆的敲斷它......
以為它雖然強度很高,但它很脆。
鋼鐵的硬度和強度實際上是金屬鐵基體上瀰漫的碳化鐵顆粒提供,高含碳量的碳素工具鋼硬度已經很好了。
合金工具鋼不是因為硬度,而是紅硬性,也就是高溫下的硬度,例如高速鋼,透過新增鎢,獲得高溫下的硬度,而從而達到很高的硬度。
但各種金屬材料的硬度是隨加工條件變化的,就比如熱處理,噴丸處理等等......
所以,在選材方面,劉鋒都的腦袋都快要爆炸了,現實生活畢竟是現實生活,很難有電影中的那些材料。
至於被網友廣泛認知,或者是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鈦合金,這種金屬的特徵是相對密度低、輕巧、耐腐蝕......
屬於是特定環境下使用的材料,所以並不能用作鋼鐵戰甲的裝甲上面,不過在某些內部結構的零部件上,倒是可以選用這種材料。
劉鋒現在最合心意的就是在坦克上面使用的金屬材料。
坦克的外部防禦裝甲,大多數都是在普通碳素鋼基礎上,新增適量的一種或多種合金元素而構成的鐵碳合金。
根據新增元素的不同,並採取適當的加工工藝,可獲得高強度、高韌性、耐磨、耐腐蝕、耐低溫、耐高溫、無磁性等特殊效能。
而這些效能,就是符合鋼鐵戰甲外部裝甲的最好材料的。
不過這種材料也有缺點,那就是重量極大!
所以才會出現大多數國家的主戰坦克的總質量,都超過了60噸,甚至是70噸!
這個質量是十分巨大的,所以也就限制了這些坦克的某些作戰地點。
所以當鋼鐵戰甲使用同樣材料的時候,也會出現質量過大的情況,這同樣也會限制它很多的作戰領域。
畢竟在劉鋒的最初設定中,戰甲也是要像《鋼鐵俠》電影中的一樣,能夠在天空中飛行的。
不過就目前的狀態來看,要不就是將這個設計給閹割掉,要不就是更改部分設計,雖說繼續保留飛行的能力,但飛行的高度和速度,都會作出相應的更改。
所以就不能單純的使用坦克的材料打造。
劉鋒再次陷入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