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八月上旬,離上次試驗完成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的時間。

科研人員們按照最後一次試驗得出的資料在做最後的調整,確保裝置可以萬無一失!

畢竟科研本就是極為嚴苛的一件事情,任何的鬆懈都有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所以,看似試驗完美成功,但基地內所有人都沒有一絲的鬆懈,仍然呈現出了一副忙碌的景象,而且因為數次的試驗成功,眾人的情緒也非常的好,所以幹起活來也特別的有激情!

劉鋒看著這幅景象,他們的表現簡直比自己剛來的時候還要有激情的多!

所以,工程進入幾乎是由肉眼可見的程度,慢慢的進行下去。

比如現在所做的工作,就是將西風導彈的彈體橫臥過來,然後將三臺發動機塞進彈體內,作為推進器。

看似一個簡單的放倒,但實施起來卻非常的緩慢,光是將導彈放倒的這個步驟就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

因為沒有外部保護的西風導彈,本身重量就十分的重,在橫臥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外立面變形甚至是破裂,這就會造成導彈出現安全隱患,有了可能在飛行的過程中出現解體,甚至是發生爆炸!

所以,這種事情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

等導彈完美且成功的橫臥過來後,眾人懸著的心才暫時放下來了。

經過了一些簡單調整,才開始將發動機固定在導彈原本放置推進器的位置上。

同樣的,這個過程也非常的緩慢,因為要確保發動機能夠完美的與彈體連線,很多結構還是進行一遍調整,以確保每個連線結構都能完美對接,並且牢固的連線在一起!

但因為發動機太過龐大了,又是在彈腔內完成這些操作,實際操作起來還是很麻煩的,甚至是有些礙手!這就導致了預期三天的工期被延長到了五天.....

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這幾天的時間內,再次更改了兩次設計,才完美的避開了所有的問題。

不過結果還是好的,經過五天的對接,發動機終於完美的鑲嵌在了彈腔內部!

像這種細節上的除錯,一般是不用劉鋒來設計監督的,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大體結構的設計上面,而這個小更改,由基地的其他科研人員除錯就能到達預期的效果。

劉鋒之所以過來,也只不過是因為在宿舍太無聊了而已......

......

因為發動機與彈體的連線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所以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八月中旬。

隨著整體的組裝完成,接下來就沒有任何需要設計的事情了,只要將導彈扶正,再經過數次的分析檢查,確保導彈是處於穩定的。

這一步也是特別重要的一步,因為要確保導彈在裝設發動機的時候,是沒有發生任何問題的。

否則一旦上天后,再發現問題的話,那可就什麼都來不及了!

之所以說將所有問題都消滅在地面上,最只要的原因就是一旦上天就不可控了!

而且這導彈可是真真切切的實彈!光是導彈的造價就達到了1.5個億的恐怖程度,再加上三臺的殲20的發動機,整體的造價已經來到了3個多億!

之所以造價會這麼的昂貴,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因為目前使用的依舊是殲20發動機魔改而來的新型發動機......

只有在這次試驗圓滿成功後,才會開設專門的製造線,按照設計圖紙製造獨立的發動機出來,到時候才能極大的減少成本!

而研發過程中,耗費的財力、物力、人力、乃至時間成本更是數不勝數,所以這次試驗就必須要異常的嚴苛,確保萬無一失!

所以,當導彈扶正後,依舊還是要進行一系列的檢查的。

......

直到8月21號的時候,整體的導彈才透過了所有的嚴苛檢查。

因為這款導彈是設計在潛艇上發射的,所以它不符合發射車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