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能分享一下你當時是怎麼想著將煤油發動機轉換為汽油發動機的呢?”

“是啊,你這汽油發動機是怎麼能夠持續輸出這麼大的推力的?”

“發動機燃燒室為什麼在精度不高的情況下還能做到不滲油、漏油?”

“......”

一時間,試驗場地內立馬就熱鬧了起來,不只是普通的科研人員,連那些準院士都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中。

“你設計出3馬赫的發動機時,是怎麼規避尾喉高溫變形的問題的?”

“我研究了一下,你的發動機設定了一個雞血開關,它是如何做到在短時間內達到超負荷運作卻還能保證發動機自身不受到損壞的?”

“......”

劉鋒面對著這麼多鋪天蓋地的問題,不由的嚥了咽口水。

他們是真的一點都不客氣啊......

不過也是,能夠達到他們這種地位的人,通常都是好學之人,就屬於那種什麼問題都要去追根刨底的性格。

但說真的,劉鋒還是覺得有些頭大。

不過這些人都是行業內的佼佼者,而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剛出茅廬的小青年,不管是出於禮貌,還是科研專案的嚴謹,都應該要去回答。

於是乎,劉鋒就投入到了解答疑問的行列中。

“航空用渦輪發動機,通常都是用的航空煤油,因為它熱值高,能量密度大,不易爆燃,燃燒穩定性好,但它燃點也高,不易點燃,更不易壓燃,因此作為航模上面的小型發動機。”

“而汽油分子小,沸點低,容易汽化,而且燃燒劇烈,所以適合作內燃機燃料,而內燃機的技術含量以及體積都能比煤油發動機小很多,所以它更加適合放在航模上面。”

“至於為什麼發動機精度不高但依舊能夠做到不漏油的原因,其實就是簡單的熱脹冷縮罷了,當發動機高溫的時候,零件中的縫隙自然也就被擠緊了,就類似於燈塔國的黑吊偵察機差不多的原理吧。”

“尾喉高溫的問題......說實話我也沒有解決的辦法,因為以民用材料來說的話,很難攻克這個難題,所以我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尾喉設計成易拆卸的模組化設計,這樣便於日後的維護。”

“至於怎麼控制超負荷運轉期限內依舊可以平穩執行的原因,就是我在發動機的表面已經周圍的零件上佈置了包括高溫感測器、震動感測器以及壓力感測器等等.....共7個感測器,用來實時監控發動機的運作狀態,一旦發生任何異常的話,程式設計好的軟體都會自行讓發動機退出雞血模式!”

“......”

“......”

劉鋒花了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專門用來解答他們的疑惑。

其實他們問的這些問題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很簡單的,只不過是在他們這些整天面對著超高複雜程式的人眼中,將問題自動給複雜化了,所以才會使得他們離原理越來越遠的原因......

很多科研人員聽完劉鋒的解答後,都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這麼簡單的解決方法,居然困擾了他們這麼久!以至於茶不思飯不想的想要得出答案......

項總站在一旁,雖然全程沒有問問題,但他一直注視這場地內發生的變化。

因為劉鋒的到來,整個研究所的氣氛都發生了變化,甚至邊的輕鬆了許多。

特別是在劉鋒解答完他們的疑慮後,眾人的臉上更是露出了舒爽的表情。

而且他聽完劉鋒的解答,很多時候也不得不服氣。

劉鋒確實在很多方面與他人的思考方式不一樣,這也是他作為年輕人,思想比他們這些老人先進的原因。

希望有劉鋒的存在,用他的思維方式,將自己遇上的那些棘手的問題,都能夠做到迎刃而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