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李儒呈上的呂布,徐庶二人送至長安的信函,張策沒有將之接過,而是示意李儒將之交給諸葛亮,鍾繇,鍾繇,張繡四人閱覽。

不多時。

當四人看完信函上所書的內容之後,張策對著他們問道:“針對袁紹出兵幽州之事,岳丈和元直等人是如何看法?”

面對張策的詢問,手中拿著一份信函的諸葛亮,看了一眼眾人後開口說道:“主公,坐鎮河內的元直建議我等暫勿輕舉妄動。”

“需要小心防備西面涼州的馬騰和韓遂部,以及東面的曹操。”

諸葛亮首先闡述了徐庶的意見,聽完他的話,張策對著諸葛亮問道:“孔明,你的意見呢?”

“主公!”

“時下正值春耕之時,亮的建議和元直一樣……”

“不應輕舉刀兵,應當與防備曹操和馬騰,韓遂為主!”

“如果要動兵,應當等到秋收之後!”

“屆時。”

“秋糧已收,主公當可傾盡大軍,力爭一戰而定涼州。”

對於諸葛亮的提議,張策聽完後點了點頭。

隨即,他看向了手中握持著岳丈呂布書信的張繡,“彥錦,幷州我那岳丈,文和等人的意見呢!”

“回稟主公!”張繡連忙出聲答道。

“君侯的意思是……”

“只要您一聲令下,幷州可出十萬大軍,進而東出壺關,克張郃,高覽所部,揮軍直取冀州鄴城。”

張繡話語說到一半,卻是語氣一頓道:“與君侯的態度不同,文和卻有並不同的意見。”

說著,張繡將信函的最後一頁交給了張策。

張策接過信函,映入張策眼簾的赫然是一句話。

“趙雍擊胡,秦軍擊趙,緣何半道而止?”

一十六個字。

卻是牽扯出了一個昔年的歷史故事。

而好巧不巧的。

這段歷史張策正好聽聞過。

戰國中期,秦昭襄王欲起十萬大軍征伐趙國。

適時,匈奴入侵趙國邊境,趙武靈王趙雍欲要領趙國十五萬大軍北上迎戰匈奴。

然而。

秦軍在側,就在其遲疑著是否要領軍迎戰異族的時候……

秦昭襄王聽聞之後,連忙命令已經集結的十萬秦軍停止東進,全部向秦國的北方集結。

甚至。

秦昭襄王讓秦軍大將去信趙軍,若有需要,十萬秦軍可以北上與趙軍共擊匈奴。

趙武靈王趙雍知曉了秦軍使者的來意之後,當即再無顧慮,領著一十五萬趙國大軍北進草原,強擊匈奴。

一戰之下,徹底打響了趙邊騎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