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系統獎勵給他三千石玉米種子時附送的。

就好像你去自動售賣機處買雨傘和玩具,雨傘外包裝和玩具裡面自帶使用說明書一樣。

什麼,你說你不知道帽子和玩具是什麼?

呵!單身狗!

咳咳,言歸正傳。

總之一句話,系統還是挺人性化的。

說明手冊中描述了玉米各個時期的種植事項以及不同生長期的插畫,幫助張策免去了向諸葛亮等人教他們種植的麻煩。

只要諸葛亮帶著手下人照本宣科的去種植玉米,產量可能會降低,但絕至於種不活。

額。

玉米這玩意比起其他作物而言,想種死……

貌似也挺不容易的。

諸葛亮接過張策遞來的玉米說明手冊,感受到手上傳來的光滑質感,他的臉上微微一愣。

這好像是紙,但又好像不是紙!

留意到諸葛亮的神情,張策已經懶得解釋了。

無他,根本沒法解釋。

因為系統附送給的這本玉米說明手冊,除卻把裡面的內容和文字換成了這個時代的人能看懂的之外。

外包裝和紙質什麼的。

特孃的,壓根和後世圖書館的《母豬產後護理手冊》沒什麼兩樣。

也就是張策知道這個手冊比較重要……

否則,他是不介意撕下幾張拿來擦屁股的。

作為一個穿越者,張策是受夠了用廁籌來刮屁股。

唉,說多了都是淚。

在張策這般想著的時候,翻開系統贈送的玉米說明手冊的諸葛亮和李儒二人,看著其上記載的關於玉米的文字和插畫,眼中驚異連連。

以至於半個時辰之後……

看完全部內容的諸葛亮和李儒二人,全都沉默了。

許久之後,諸葛亮不可思議的說道:“主公,這種喚作玉米的作物當真能畝產二十石?”

漢朝一石約為後世的六十斤,諸葛亮口中的二十石便是一千二百斤。

“應當是可以的!”

張策沒有打保票。

畢竟,後世的玉米動輒上千斤在那是在有化肥的情況下,而在漢末雖然可能有所欠產,但想來畝產千斤還是有的。

即便是玉米畝產僅有千斤,也比時下北方大規模種植的粟米強的太多了。

漢末三國時代,北方種植的一年兩熟的粟米在沒有乾旱,蝗災的情況下,平均畝產也才不過三石左右。

兩相比較之下,諸葛亮有此表現也就不足為怪了。

“嘶!”

聽到張策的答覆,諸葛亮和李儒對視了一眼。

他們立時明白了這種作物的重要性。

倘若這種作物推廣普及開來,各地的百姓何須為了糧食而發愁!

雖然主公張策給他們看的說明手冊中提及玉米不建議連續種植,但即便那樣……

玉米的作用也無可估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