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兵抵武關,荊州大將文聘!(第1/3頁)
章節報錯
武關,春秋時稱“少習關”。
它作為秦之南關,和東面之函谷關、西面之大散關、北面之蕭關並稱的“關中四塞”。
加之其建立在峽谷間一座較為平坦的高地上。
北依高峻的少習山,南瀕險要,崖高谷深,狹窄難行,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因此,其亦有著“秦楚咽喉”之稱。
用扼秦楚之交,出南陽而東方動,入藍田而關右危這句話來形容武關的重要性,也毫不為過。
三日之後。
張策率領著大軍兵臨城下,望著佇立在不遠處的雄關,一時間感慨良多。
“武關一掌閉秦中,襄鄖江淮路不通!”
關中與襄地之間只要武關一閉上,就等於隔開了聯絡,道路不通,這就是張策此時的內心感受。
聽到張策吟誦出的詩句,伴隨在張策身邊的諸葛亮眼神一亮。
隨即,諸葛亮輕笑著說道:“主公說的不錯,得武關者,進可圖謀前朝關中之地,退可染指荊襄,這二者誰若是先掌控了武關,誰就佔據了主動地位。”
“前朝時,秦軍出武關而東取楚國一十五城,楚懷王即被執武關,以至於被囚禁了秦國兩年之久。”
“嬴政一統天下之後,數次出巡接經武關。”
“同項羽爭霸時,高祖皇帝也是經由武關而定關中,武關地位可見一斑。”
“可惜!”
諸葛亮搖頭。
“那劉表竟然為了蔡瑁,黃祖以及三萬降軍而棄守此等性命攸關之地,足見其只是荊州的守護之犬爾。”
張策聽到諸葛亮向自己詮釋武關戰略位置重要的同時,還不忘數落一番劉表的目光短淺,這讓他不由的有些同情起劉表來。
憑心而言,劉表做的並無大錯。
比起丟了武關,未來會受制於人而言,江東的威脅對於眼下的荊州才是最致命的。
沒了蔡瑁,黃祖,以及三萬荊州軍的荊州,實力必然一落千丈。
一個不慎便會為之傾覆。
從這一點來看,劉表其實沒得選擇。
“呵呵,也正是因為他是守護之犬,某家當初才選擇避徐州而下荊州啊!”
“若是換做一個有雄心的荊州之主坐鎮,說不得我與孔明就要失之交臂了。”
“當務之急我等就是要沿著秦皇嬴政,高祖皇帝曾經所走的道路,藉由武關走出一條關中大道來。”
“至於將來是否會有後人行至武關,發出我等這樣的感嘆……”
張策說出的話語,聽的諸葛亮會心一笑。
未來太遠了。
哪怕諸葛亮自詡智謀無雙,他也不敢此時做出肯定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