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諸葛亮的一個“信”字,讓張策不禁開懷大笑。

“孔明,來之前策還擔心你是個守舊不化之人,現在看來是我杞人憂天了!”

“你的豁然通達,遠遠超乎我的想象!”

“可是……”

“倘若策說我能望斷你諸葛孔明的一生,你還信嗎?”

張策目光玩味的看著諸葛亮,想聽聽他接下來如何回答。

這一次。

面對張策的詢問,諸葛亮沉默了。

他跟隨司馬徽,黃承彥二人學了奇門遁甲之術,不難明白所謂的玄門之術不過是些障眼法的應用罷了,遠未達到通神的地步。

如果有人告訴他自己的一生能被人看盡,諸葛亮是無論如何也不信的。

從張策面前邁步離開,諸葛亮來到了空著的長案之後坐下。

他沒有糾結於張策剛才所問,而是對著張策說道:“公子所為何來?”

“為求賢而來!”張策盯著諸葛亮說道。

一旁坐著的魏延和黃忠聽到張策的話,兩人不由的對視一眼。

這話。

怎麼有些耳熟。

“求賢?恐怕讓公子失望了!”諸葛亮一陣搖頭。

哪怕他明白了張策意思,但還是故作不知的說道:“這山崗之上,除卻亮兄弟三人這等山野村夫,便是山中獵戶樵夫了,哪裡有甚賢人。”

“公子若是求賢,也應當去那襄陽城才是。”

“襄陽城大江繞流而過,堪稱人傑地靈之地,賢良能士可謂是數之不盡,劉荊州重世家而輕寒士,公子願意屈身折節拜訪,去了定然能有所獲。”

諸葛亮沒有直接拒絕。

但話裡話外的意思,卻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待到諸葛亮說完,張策就像是沒聽明白諸葛亮言語中表達的意思一樣,他不認同的說道:“孔明先生當真是此言差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一座丈高的低矮山丘之上如果有名士隱居,那麼即便是昔年秦皇政封禪的泰山當面,它在我的眼中也不如低丘巍峨雄壯。”

“況且……”

張策用手指了一下身前的土地,嘴角含笑的看著諸葛亮說道:“孔明先生,此地名喚臥龍崗,你覺得崗上會沒有真龍蟄伏於此嗎?”

“即便沒有真龍,但……”

張策目光落在諸葛亮的身上,“似先生這等好為《梁父吟》,常自比於管仲樂毅的山野村夫,策也不嫌棄。”

“有多少,策便求訪多少。”

張策沒有和諸葛亮彎彎繞繞下去,直接攤牌了。

諸葛亮平時接觸的都是高雅之士,何時遇到過張策這等混不吝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