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三軍之才,徐庶,徐元直!(第1/4頁)
章節報錯
說做就做。
張策負責研墨,諸葛亮負責坑朋友……呸,為朋友尋個明主能叫坑嗎!
半個時辰後。
寫了足足七封邀請信的諸葛亮,揉著痠痛的手肘離開了臥龍崗,直奔黃家去了。
張策望著手中的一沓邀請函,他在讓暗中潛伏偽裝的幷州軍士隨同諸葛均去送信之後……
留在臥龍崗上的他想到所邀請之人的那些名單,他的臉上有激動,也有惋惜。
激動的是。
諸葛亮給好友所邀請的人中除了他所知道的諸葛亮好友如崔鈞(州平),石韜(廣元),孟建(公威),徐庶之外……
竟然還有向朗,向寵這對叔侄,楊儀的名字。
崔,石,孟三人自不用說。
隨便拉出來一個,最差也是可以治理一郡的人才。
缺人手的時候讓他們去處理一州之政務,暫時頂替一下也不是不行。
向朗,楊儀皆是蜀漢時期的重臣。
向寵亦是諸葛亮出師表中都稱讚的人才。
一窮二白的張策已經淪落到了連蔣幹這等大水貨都沒放過,這三人才能不比蔣幹差,他怎麼可能會輕易放過。
創業階段的他,還沒有對人才挑挑揀揀的資格,只要是人才都來者不拒。
比起以上六人,其中最受張策看重的還要數徐庶。
以徐元直之能讓其從政簡直是浪費才華,領軍打仗才是他的強項。
必要時,完全可以命他為三軍將帥,負責獨擋一面的同時,著其領一支軍隊攻伐一州或一國之地。
張策對徐庶的欣賞不是沒有緣由的。
在張策看來……
如果對漢末三國的一眾頂尖謀士單從領軍打仗的風格來進行劃分的話,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荀彧,程昱,法正,賈詡,李儒,郭嘉,龐統,沮授,田豐等善長帷幄於千里之外的謀士。
出謀劃策他們見長,但作為三軍統帥負責臨機決斷,則是顯得力有不歹。
更多的時候。
他們扮演的則是中軍將帥身邊的輔佐角色,以及留在君主身邊負責參與大方略的制定。
第二類則是北伐時期的諸葛丞相,曹魏雍凉大都督時期的司馬懿。
這類人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在兼顧第一類謀士優點的同時,還可以勝任三軍統帥的角色。
可如果將他們和白起,李牧,王翦,衛青,霍去病等傳統意義上的三軍統帥相比的話,偏偏他們的武力值又低的離譜,戰場上隨意一個小兵都能要了他們的性命。
第三類則是周瑜,徐庶,這等兼具帷幄型謀士和傳統三軍統帥型別綜合特長的儒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