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諸葛亮!拜見主公!!!臥龍拜主!(第2/3頁)
章節報錯
張策說著,復又抓起了一把枯草隨意的放在了輿圖上。
“中原地大物博,人口數量眾多,即便我一時敗了,八十萬軍隊你們又能重創多少?”
“縱然是全部折了,過不了幾年我又能捲土重來,而你們呢……”
“如果敗了,還有整兵再戰的機會嗎?”
家大業大,輸了不算什麼,仗著自身的體量大還有一波接著一波找回場子的機會。
家業小,輸了就是被對方一波流。
“呵呵,長江決戰之後,你們又能做些什麼呢?是揮軍長安還是勒兵洛陽?”
“這個過程中,你們麾下的水師和步軍又如何破我之麾下動輒橫行千里的錚錚鐵騎?”
“鐵騎如果襲擾爾等的運輸糧道,你們又能有多少糧食?”
“破了我的鐵騎,那江北我失去的地盤是你們佔有呢,還是孫策佔有呢?”
張策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的道出。
到了最後,直接當著諸葛亮的面問出了一個誅心之言。
歷史上的蜀漢有三分天下的隆中對。
而江東……又何嘗沒有與之類似,圖謀與北方劃江而治的榻上策呢!
雙方都想逐鹿天下,那麼勢力地處南方的他們,就決然繞不開荊州的問題。
有大敵的時候還好,雙方為了大局可以相互妥協,相互聯手。
如果大敵已退,己方又無力北進開拓的時候,必然會是雙方翻臉之時,因為唯有吞了對方才能變得更強。
而好巧不巧的是。
歷史上的孫權正是這樣做的。
直接在蜀漢剛奪了漢中不久,正準備磨刀霍霍北上和曹操正面硬鋼的時候,從背後捅了蜀漢一刀,差點要了蜀漢的老命。
換做性格更為剛烈的孫策,張策估計孫策會做的比孫權更絕。
其搞不好吞了荊州,再謀奪益州也是極有可能的。
吞掉另外一足,據有二足之力與北方最強一足劃江而治,讓吳,曹兩國提前呈現南北朝時期的對峙割據。
從這一點上來看,諸葛亮所謂的三分天下的隆中對,根本上就是一個註定不可能成功的悲劇。
這其中,難以掌控的變數太多了。
或者說,諸葛亮只是想到了如何北伐曹操,收復中原,卻是忘了作為配角的江東孫權,也有想成為爭霸主角的心氣啊。
忽略江東的威脅,對江東的考慮不周,便是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最大敗筆。
孫權可以允許北面有一個強敵存在,但他絕不可能允許同處南方之地的臥榻之側,再出現一個與曹操同樣強大的蜀漢存在。
因為屆時,誰都可以趁機吞了他。
故此,江東問題一日不解決,蜀漢北定中原就真的只是紙面談兵而已,想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