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著城門前回蕩著聲音,下邳城頭上的守軍士兵不由的側目。

可當他們從城垛上探出半個身子,發現城門不遠處喊話的人僅是一個十六七歲模樣的小郎君時,心中升起的那一絲興趣頓時失了大半。

還君侯故交?

君侯多大的年紀,這小郎君才多大的年紀,二人怎麼可能有所交集。

君侯,是幷州軍上下對呂布的獨有敬稱,等同主公!

“小子,莫要胡言,下邳城前不是你任性非為的地方!”

“速速退去,否則那曹操殺來了,他可不會跟你講道理!”

有好心的守軍士兵扯著嗓子對張策提醒道,勸誡張策早些離開。

至於開啟城門的想法?則是一絲一毫也沒有的。

城頭上傳來的回覆,張策聽到了。

這讓他無奈的輕輕搖頭,哪裡會不明白城頭上的守軍將士中並未有自己認識的那些故人啊。

就在張策準備攤牌,進一步說明自己的來意的時候……

在他意外的目光中,原本閉合的下邳城門竟然緩緩的開啟了。

“郎君?還真是少郎君!”

“郎君請進!”

“少郎君,您怎麼會出現在這裡……算了……趕快進的城來,城外不安全!”

“君侯倘若知道你來了,定然會欣喜不已。”

略顯糟雜的聲音響起,其中流露出的情感多種多樣。

有欣喜。

有關切。

亦有期待。

人頭攢動之間,在張策的視線中,他的身前出現了一群甲冑上劃刻著無數刀創劍痕,眼尾因為歲月更迭而增添了些許皺紋的老兵。

張策或許叫不出眼前這些老兵的名字,但是,他卻不難認出這些老兵的身份。

幷州狼騎!

不同於城頭上那些不曾聽聞張楊之名,不識得他面容,被呂布後續從各地補充而來的“幼狼”,融合了原身記憶的張策比所有人都清楚的明白:

圍聚在他身邊的這些眼尾生紋,甲冑破爛的老兵,才是幷州狼騎真正的骨血和軍魂所在。

只要他們不死,那些後來的狼崽子們就會在這些老狼的言傳身教之下,嗷嗷叫的向著天下諸侯亮出獠牙,不惜死戰。

故此,張策不會因為這些老兵的“年邁”而輕視於他們,恰恰相反,張策對於他們有的只是發自內心的敬重。

昔年,幷州邊塞如果不是這些“老狼”和鮮卑胡騎在長城防線無畏的捉對廝殺,北地哪裡來的今日安寧。

董卓初入洛陽,也正是這些“老狼”勤王保駕,在洛陽城下和數倍於己的西涼鐵騎正面碰撞,殺的董相國膽戰心驚,欲要收為己用。

虎牢關前……

回想起歷史上記載的十八路諸侯轟轟烈烈討董之戰,張策雖然不曾經歷過,但也不難幻想出一眾幷州狼騎追隨著他們的頭狼呂布,於虎牢關前睥睨天下諸侯,阻擋的數十萬聯軍寸步難行的恢弘戰景。

說來可笑的是,十八路諸侯叫囂著董卓,要為國除害,但他們卻是鮮有人意識到,讓他們在虎牢關前鎩羽的不是什麼西涼鐵騎,實則是幷州狼騎。

張策能看清這其中個因,不是因為他源自後世的先知先覺,而是因為換做他是董卓,他也會這樣做。

讓幷州狼騎和聯軍廝殺,既能削弱幷州派系的軍事力量便於自己掌控,同時也能打擊對手,一石二鳥之下……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當曹操率領著麾下大軍追擊從洛陽撤退的董卓的時候,他華麗的跪了。

因為曹操所部面對的根本就是在虎牢關之戰中沒少折損多少,始終保持著巔峰戰力的西涼鐵騎。

往深處考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