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很長很長的奏疏,通篇全都在抱屈訴苦。然而無論再怎麼抱屈訴苦,依舊掩蓋不住起兵的本意。

這封奏疏才一發至長安,頓時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

無數朝臣或驚或喜,又或者抱有別樣心思,大肆攻訐,議論紛紛,攻訐藩鎮桀驁者很少,指責郭子儀者極多,連續三日早朝,始終不曾彌消。

自始至終,皇帝一直襬爛。

任憑朝臣們爭論,任憑各種爭吵,彷彿已經昏庸糊塗,始終拿不出帝王的決斷。

直到第四日,又是早朝時。

皇帝終於‘像是’有了一點精力,終於‘想要’處理這一件大事。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皇帝的處理方式何等奇葩。

大唐早朝。

太極殿中。

唐玄宗深深打了個哈欠,彷彿強睜著老眼昏花的眼,忽然笑呵呵一聲,慢悠悠的道:“安祿山這個武夫,想不到竟是寫了一筆好文章,看看他的奏疏,通篇之乎者也,不但文采斐然,而且訴述清晰……”

“朕很欣慰啊,大唐武將竟然文武兼備,此乃朕之用人精明,諸位愛卿可還佩服?”

直接冷場。

很多大臣滿頭黑線。

一件幾乎可以動搖國本的大事,藩鎮起兵要去攻打一個鎮守大將軍,然而在陛下的口中,竟然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不但不擔心,反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用人精明,認為大唐的武將文武兼備。

那是個藩鎮節度使啊。

麾下執掌著八萬精兵。

如果再算上其親信史思明執掌的平盧藩鎮,以及另一個親信執掌的河東藩鎮,等於安祿山同時握有三鎮大權,總兵力達到了駭人的十九萬餘。

十九萬兵馬。

而且全是邊軍!

雖然這人在奏疏裡表明,只會起兵五萬入關報復,但是誰又能確定,他真的只是起兵五萬?

如果戰事打的極為順利,發現關內力量毫無反抗之力,到時候恐怕就不是起兵五萬那麼簡單,到時候恐怕是十九萬大軍一齊入關。

嘴上說要報復郭子儀,派出五萬大軍橫掃山東。

可是橫掃了山東之後呢?

是不是會進一步的想橫掃河南?

然後,再繼續,打進關隴,謀朝篡位。

……

“陛下,安祿山狼子野心!”

伴隨著一聲大吼,有個大臣站了出來,滿臉鐵青,目光噴火,厲聲又道:“此人嘴上說的好聽,實則就是要起兵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