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餚山以東,情況皆是如此。

所以某些士族才會說,郭子儀千萬不要來指染他們的利益,因為,那些利益已經被他們視作固化的利益。

外人想來分一杯羹,那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

郭子儀所在的琅琊郡四周,屬於更為純粹的山東之地。基本上就是後世的山東,行政劃分一共20個府。

南路擁有五個府,下轄屬地46個縣,按照郭子儀的權責分屬,他有權力在任何一個縣域徵兵……

不但徵兵,還能駐兵。

不但駐兵,還能指派軍事將領。

比如每個縣衙之中的縣尉,乃是專門執掌縣域武力的官員,這個官員的派遣和任命,郭子儀就有資格直接拍板。

權力是不是特別的大?

除此之外,作為鎮守大將軍的郭子儀還有特權,是什麼呢?是從各府各縣抽取軍稅。

所謂軍稅,就是供養兵馬的稅。

各府各縣無論一年的稅收有多少,郭子儀作為鎮守大將軍有資格索要三成。大唐國庫一般是上繳六成,那麼只有剩餘的一成歸各府各縣。

這是大唐開國之時的規定,據說由那位傳奇人物渤海大帝參與制定,當初似乎有個專門名詞,叫做大唐國庫和地方分稅制度。但是隨著時間久遠,這個詞彙已經很少有人提及。

國庫六成,每年上繳入庫。

軍稅三成,供養駐地兵馬。

屬地一成,是各府各縣的收入。

這一成收入是全縣稅收的一成,主要用來供養本縣的十來個官員,比如縣令,比如縣丞,又比如縣尉,典吏,司法佐……

除此就是一些衙役和幫閒,一整年下來也開支不了多少錢糧。

所以一成稅收很不錯了,官員們的收入屬於高收入。

但是,世上從來沒有滿足的人。

一成稅收已經很不錯,四成稅收豈不是更完美?國庫的六成上繳不敢亂動,屬於軍稅的三成可以貪下來啊。

而這三成軍稅,恰恰是鎮守大將軍的利益。

以前的時候,山東南路沒有設立大將軍,各地縣衙自己供養縣兵,軍稅自然會塞進腰包裡。

縣兵才能吃幾個糧食?

不打仗的時候需要讓兵卒吃的太好嗎?

甚至就算打仗,跟我們有啥關係?錢糧拿去供養丘八多可惜啊,截留下來成為自家的財富不好嗎?

抱著這種想法,肯定伸手截留,拿習慣了之後,習慣成為自然,那麼下意識的就會認為,這份利益就是自家的利益。

不管誰來分享,都會疼如挖肉,既然想挖我的肉,肯定是我的敵人……

所以這五個府的官員們,以及盤亙在46個縣計程車族們,暗中觀察了很久,也曾警惕了很久。

一開始的時候,尤其是聽到朝廷設立大將軍的時候,這些士族先是集體暴怒,然後又相互溝通聯絡,擰成一股繩,聚成一個利益整體,準備等郭子儀前來之時,立馬給上一個惡狠狠的下馬威。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士族發現事情出乎意外,鎮守大將軍竟然沒有動靜,只想縮在蘭陵縣裡過日子。

哈哈,胸無大志啊。

這還擔心個屁,這還聯合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