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長途趕路,夜間經常借宿,並且由於古代的風氣比較淳樸,所以借宿這種事基本不會遭受拒絕。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郭子儀他們恰恰遭到了拒絕。

……

小村口,石牆邊。

幾個體格強壯的漢子,手中拿著自制的長矛, 臉色十分警惕,擁簇著一個老人。

那老人臉上有一道刀疤,同時左邊的胳膊也是殘缺,年齡約莫五十歲上下,但是精氣神卻很矍鑠。

古代五十歲的人,基本上半截子入土,大多數都是身形佝僂, 說話走路的時候經常氣喘吁吁。

但是這個老人不同, 他的腰桿看起來很挺, 並且眼神也很犀利,看人之時彷彿閃爍銳光。

雖是如此,然而這老人說話很和氣,甚至不能用和氣形容,而是一種謹小慎微的拘謹:

“貴人,真的抱歉,我們村子實在太小啦,無法接待你們的商隊。”

“並且小老兒還想勸您一句,您能不能帶著車隊繼續往前走,只要往前再走五十里,就可以到達我們的縣城,那裡是城池,夜間很安全。”

“貴人,貴人, 莫生氣好嗎,小老兒求您莫要生氣。”

“我並不是惡意拒絕, 也不是天生冷漠。之所以不敢挽留你們, 實在是我們村子有著苦衷啊。”

“唉……”

“所謂出門在外萬事難,與人方便才能予己方便,小老兒曾經也出過幾次遠門,深知夜間借宿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因為某些特殊情況,小老兒真的很想讓你們留一晚。”

“但是沒辦法啊,小老兒真的不能留你們。”

這老人的語氣很委婉,姿態也擺的十分低下。

他自從小老兒。

他拒絕的時候用的是一個‘求’字。

明明郭子儀他們才是來求借宿的,但是他這個拒絕者卻反過來求人諒解。

姿態真的很低。

郭子儀嘆了口氣,忽然開口問道:“老人家你以前當過兵卒吧?”

老人明顯一怔,眼神下意識警惕,道:“貴人您怎麼知道?”

郭子儀呵呵而笑,大有深意的指了指村邊石牆。

老人連忙解釋道:“這算不得什麼,很多村子都有,比如石牆,又比如柵欄,不但能夠阻擋野獸,而且也可保護村裡的小孩子亂跑。”

郭子儀微微一笑, 道:“是麼?但我認為主要是防禦匪患吧。”

老人不由嘆了口氣, 點點頭道:“貴人說的是。”

郭子儀看他一眼, 然後轉身看向李光弼, 笑著道:“李兄弟,你出來表現一下吧,告訴這位老人家,咱們為什麼知道他當過兵卒。”

李光弼哈哈兩聲,擠眉弄眼的站出來。

這小子最愛的就是顯擺。

所以分析的時候頭頭是道。

“首先,石牆的建造,這種高度和厚度,很顯然是因為豐富的經驗積累。然而一個村子不可能經常遭遇匪患,並在匪患之中積攢出防禦的經驗……”

“所以這件事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擁有經驗之人乃是在別處學到。”

“普通老百姓一輩子很難遠行,也許從出生到死亡只在家鄉二十里範圍內生活,那麼也就意味著,這種百姓的見識不會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