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安祿山終於跳了出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突然一個藩鎮節度使站起來,道:“啟奏陛下,末將有話要說……”
禮節擺的很足,語氣也十分恭敬,然而接下來所說的事,卻讓很多人心裡微微一驚。
只見這個節度使緩緩開口道:“末將乃是武人, 生平崇尚武風,所以每次武科舉辦之時,末將必然會前來觀看。而每一次觀看比賽,都能讓末將心潮澎湃。”
“唯獨這一次,末將有些意猶未盡。”
“咱們大唐的武科已經舉辦多次,從未出現過臨時終止的情況……陛下請先別急著生氣,末將並非要質疑您的決定, 末將僅僅是想給大家提個醒, 似乎今次武科的最終名次沒有決出啊。”
“比如誰是武狀元?”
“比如誰是武榜眼?”
“還有整個長安都在翹首以盼,準備按照慣例來一場榜下捉婿的探花郎。”
“這三個名次全都不曾決出,末將總感覺有些虎頭蛇尾。遺憾啊,甚是遺憾。”
節度使說到這裡,真的發出一聲嘆息,彷彿他確實是因為心中遺憾,所以才會發出這樣的提醒。
然而,能屹立朝堂的有幾個是傻子?
在場眾臣全都目光閃動,心中各自生出某種猜測。
唯有皇帝似乎有些睏倦,整個人像是已經很疲累,不但精氣神懨懨的,而且還不斷打哈欠。
忽然皇帝暮氣沉沉一笑,慢悠悠的道:“原來是范陽節度使,朕聽明白你的意思了。無非是最終名次尚未排出,所以你才感覺意猶未盡,對否?”
原來這個節度使正是范陽的安祿山。
此人面對皇帝問話,臉上立馬擺出恭敬, 道:“啟奏陛下, 末將正是這種感覺,意猶未盡,遺憾頗多。”
這廝一口一個末將,姿態擺的十分低,然而他姿態哪怕再低,也是一位手握重兵的節度使。
皇帝嘆了口氣,似乎很是重視他的建議,道:“既然安祿山提出建議,朕認為應該予以答覆,但是朕剛剛又說過,今次武科到此結束。自古天子之言很少做出更改,諸位大臣有誰能幫朕想個辦法嗎?”
所謂的想辦法,無非是皇帝的暗示,讓人站出來和安祿山爭辯,只要辯論贏了這件事也就定了。
但是,辯論的物件是一位藩鎮節度使。等閒大臣就算想在皇帝面前表現一番,但卻根本沒有資格和節度使爭辯。
幸好朝廷並非完全勢弱,至少還有幾個重臣擁有這種資格。
眾人只聽一聲蒼老的笑聲,隨即就看到張九齡緩緩起身, 道:“今次武科比賽, 實在太過特殊,由於郭子儀橫掃全場,導致所有的參賽者出局,而最終留下四人,全是郭子儀的兄弟……”
老丞相說到這裡,目光大有深意看看安祿山,又道:“這種情況之下,排名次已無意義。縱然安節度使你感覺遺憾,但是你也只能忍下這份遺憾……”
“無論你是因為何故,想要提議武科繼續,然而在老夫這一關你首先就過不去,老夫肯定是要贊成陛下旨意的。”
不愧張九齡!
這位老丞相雖然已經不喜郭子儀,但那是因為他看出郭子儀想走藩鎮之路,然而郭子儀就算真的成為藩鎮,至少也是很久以後才能成功。
於危害性而言,未來和現在很容易區分。
郭子儀未來才有可能成為節度使,安祿山現在就已經是范陽節度使。所以張九齡寧願偏幫郭子儀,但卻不會讓安祿山達到意圖。
不管這個節度使的意圖是什麼,總之他的危害性肯定高過郭子儀,若是被他達成意圖,受損的必然是大唐。
所以張九齡哪怕已經不喜郭子儀,但卻毫無遲疑的站出來進行袒護。
安祿山彷彿早有預料,低頭掩飾自己眼中的森然,口中卻嘆息出聲,似乎極為委屈,道:“張丞相果然還是一如既往,對於吾等胡將十分的敵視啊。唉,吾心中悽苦矣,”
谷淿
張九齡淡淡一笑,道:“安節度使果然也是一如既往,總想讓自己表現的知書達理。唉,吾認為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