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燕晉二王節制兵馬(第1/4頁)
章節報錯
熱熱鬧鬧的酒場上,因為藍玉的暴怒,一瞬間變的鴉雀無聲,氣氛一下子怪異了起來,所有人動作和神情都彷彿被施了定身咒,可藍玉卻恍然未知,仍自顧自的罵著。
很快。
這些人從藍玉罵罵咧咧的話中, 大致聽出發生了什麼事情。
頓時群情激奮起來。
當天,藍玉醒了醒酒後,帶著人向著京師而去。
而就在藍玉快馬回京的時候,又一個訊息惹的舉國震動。
沐英因聽聞朱標離世,心神傷感下不幸染病,最終病逝雲南,此訊息傳回京師後,正在處理朝務的朱元璋,手上的奏摺直接掉在了地上,呆呆的愣了會兒神後,兩行眼淚直接順著臉頰流淌而下。
在喪了最疼的親子後,又喪了最喜歡的義子,朱元璋的情緒再也繃不住了,不僅哭的極為傷心,更是連續幾日輟了朝堂。
他從沒想過,幾年前招沐英回京慰問,竟然是最後一面。
沒想到他這個白髮人,卻讓他送兩次黑髮人。
朝堂眾臣對沐英的逝世同樣傷感,這麼多年來所有人,從未聽聞沐英與誰交惡,並且沐英鎮守西南以來,更是從未讓朝廷費心, 不僅平定各個土酋的變亂,恩威並重收服雲南各部, 並且在治理雲南上也是格外用心。
首先, 大力發展屯田, 不單單解決雲南糧食問題,還能輸送四方,其次又興水利,辦縣學,鼓勵商業,開發鹽井,促進民族融合。
一樁樁政績,都足以說明沐英對雲南的安穩統一,有著莫大的功勞。
值得一說的是,這般用心的官,百姓是會牢記的,每次沐英赴京,雲南官吏士民,皆恐沐英被調離,是以每次沐英離開後,再次回到雲南時,必有百姓百里相迎,軍民士家無不相慶。
如今沐英逝世, 不得不說亦是國家之傷。
朱元璋下旨讓沐英長子沐春,次子沐晟護沐英靈柩還京下葬, 侑享祖廟, 而當聖旨到雲南後,沐春沐晟護靈北上,剛出雲南時,雲南人數萬人相送,更是泣語與路,足可見沐英在雲南是多麼民心所向。
……
而這個時候,錦衣衛詔獄裡,蔣瓛也與甄武在聊著這件事。
甄武閉目深吸了一口氣,心中感嘆道;大明老將們,終是要一個個凋零了。
不過,他不想在這個事情上過多交流,反而轉頭問蔣瓛道:“蔣指揮使,今日怎麼得空?”
蔣瓛也回過神來道:“與你知會一聲,藍玉正在回京路上。”
說完,蔣瓛不再多說,嘴角含笑的看著甄武。
甄武一皺眉,他知道朱棣已經回了北平,若是藍玉回來,他還未離京,他一個小小的千戶,怕是要吃藍玉的苦頭。
蔣瓛這時開口道:“不過對你來說,倒也不全是壞事,你猜猜好事在哪兒?”
甄武再次皺眉,隨後想了起來,沒多久,他的眼睛一亮。
“皇上要放我出去了?”
若說甄武之前還不明白,朱元璋為什麼把他也下了詔獄,但是現在甄武有點想明白了,想來朱元璋是想用這個案子把藍玉提前騙回來。
這並不是沒有根據,因為只要案子沒有定論,藍玉總不能不顧葉升,總是要回來親自奔走一番。
而且甄武也知道藍玉此時領軍在外,並且氣勢如虹連戰連捷,如果不是藍玉主動回來,朱元璋沒理由在朱標剛死後,就讓大軍班師。
但是藍玉一回來,朱元璋有無數理由,把藍玉留在京師。
想著想著,甄武不由感嘆,朱元璋還真是幾百年難出的人物,不僅軍事能力點滿,就連權謀之術也是頂尖。
蔣瓛眼睛也是一亮,心想:朱棣看重的人果然聰慧,一葉知秋。
“你猜的沒錯,本來已經打算放你了,只不過你也曉得了,沐侯爺這事剛出,皇上怕是好幾日無心理會你的事情。”蔣瓛說道:“不過你也不用擔心,皇上特意交代過,不會為難你,而且只要藍玉一進京,這個案子就會結束。”
甄武點了點頭。
蔣瓛這時再次開口道,而且帶著一些蠱惑道:“有沒有興趣領一個錦衣衛腰牌?別忙著拒絕,我知曉燕王看重你,但多領一個腰牌,並不妨礙你為燕王辦差,你反而多一個助力。”
甄武有些疑惑蔣瓛為什麼會招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