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兵種之間是存在一定剋制關係的。

手持長槍盾牌,配備強弓強弩的步兵,剋制以速度靈活著稱的輕騎,而輕騎剋制相對笨拙的重騎,重騎反過頭來則又往往能夠在穿插之間大破步兵方陣。

中原大地多年的戰爭史,應運而生的一個個兵種之間的剋制關係,早就已經成為了一張雙方都知曉的明牌。

但韃靼因為資源和人數的關係,做不到配備齊整各個兵種,不過也因禍得福,他們生存在草原上的緣故,讓他們整個民族只要翻身上馬便會變為一個個輕騎的好戰士。

蒙古輕騎盛名已久。

朱棣在面對這種情況下,自然把笨拙的重騎丟擲這次戰鬥的序列,以輕騎加步兵組成了整個大軍。

然而,這其中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韃靼輕騎如果不想打,以大明人數較少的輕騎加步兵,也不容易攔截,這也是中原面對草原遊牧民族自古以來的弊端,除非有足夠海量的步兵,進行靈活的包抄堵截。

可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之處,海量的兵員大明不缺,可海量合格的,能夠剋制輕騎的精銳步兵卻並沒有那麼多。

步兵在面對來去如風的韃靼輕騎時,能夠剋制且逼退輕騎的重要原因是什麼?

除了長槍盾牌外,最重要的便是所配備的弓弩。

韃靼輕騎因為是在馬上的緣故,他們的射程往往只有五十步至八十步,而大明如今精銳步卒的弓箭考核標準便是一百二十步,就連其他各式弩箭,蹶張弩,劃車弩等,最低的要求都是八十步。

如此情況下,當不動如山的步卒方陣,對上韃靼輕騎後,雙方箭矢如雨,韃靼輕騎佔不到一點便宜,只能被打的掉頭逃竄。

但是弓弩可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用的,尤其是準頭,這需要進行長期訓練才行,可大明哪裡有那麼多各項考核都標準的精銳士卒?

本來是真沒有。

但擋不住中原民族會發展創新啊!

一個新的遠端兵種應運而生,那就是神機營。

這種管式火器對比弓弩有著兩個非常明顯的優勢,第一點訓練簡單,只需要簡單的訓練就能夠讓士卒掌握,第二點就是節省氣力。

這麼一來,朱棣的想要集結五十萬大軍,擁有大量的可以剋制韃靼騎兵的步卒便再也不是奢望。

而且火器在這幾年的發展中,已經有了良好的改善,其中最為出色的忠武銃射程可達二百多步,遠超軍中的二角意弓,劃車弩等,漸漸的已經有了替代弓弩地位的趨勢。

至於火器的缺點…

彈速慢暫時還沒得到很好的提升,但是填裝複雜,卻又在三段擊上進行了使用方式上的革新。

軍卒們依舊分為三排,第一排只需要射擊,然後把空槍遞給第二排,第二排則把空槍傳給第三排,同時把第三排填充好的火器交給第一排射擊。

這樣朱棣只需要把第一排軍卒的射擊準頭練出來就可以,而且還能達到不間斷射擊的效果。

有時候甄武甚至在懷疑朱棣是一個穿越者。

因為朱棣眼光太準確了,不管是對海洋的重視,還是大力的發展火器,在後世看來都是非常正確的國策,而且還是必定能夠讓後世都受益無窮的國策。

只要這兩條持之以恆的發展下去。

未來中原大地不管面對世界上什麼樣的變化,都能傲立峰頂。

可…

總有後人不爭氣啊。

甄武想到這點忍不住的嘆息,畢竟大明神機營的建立,清一色的火器裝備,加上士卒的熟練應用,要比西班牙的火槍兵早一百年左右啊。

作為世界上最先使用火器的國度。

在未來竟然被人用火器欺負的喪權辱國,何等的可笑。

……

二月初十。

風清日和,塵埃不興,朱棣自德勝門出,率軍北上伐虜,兵甲車馬之盛,極盡強盛之威,軍鼓之聲,響徹天地之間。

一路上大軍過懷來,宣府,再至興和。